吾君旰食念边陲,天下英雄待聘时。
仁义未行真处士,功名不立岂男儿。
卧龙谁识南阳隐,失马何劳北叟悲。
莫向林泉赋长往,秋风吹子鬓毛衰。

【注释】

旰食:晚食。

聘时:应时而来。

识:识别、发现。

林泉:指隐居山林,不仕的处士或隐士。

长往:永远归去。

子:你。

鬓毛衰:头发变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牛仲容时写的一首赠诗。诗人在诗中勉励牛仲容要积极进取,不要像那些没有用世的处士们那样安于现状,不要像失马的人那样悲叹不已。最后告诫牛仲容要像诸葛亮那样,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不要像林泉高士那样长年隐居,终老林泉。

“吾君旰食念边陲”,“吾君”指作者自己,这里暗用“宵衣旰食”,形容皇帝日夜劳心,以国事为重。“旰食”意谓天已黑还吃饭。“念”字,表明对国家大事十分挂念。这句说:我日夜操心国家大事,思念边疆。“念边陲”,指关心国家边防,也暗示诗人有报国之志。“天下英雄待聘时”,意思是天下的英雄人物都在等待一个时机而出来为国家效力。“天下英雄”,指当时出类拔萃的人才。“待聘时”,指有待于被朝廷聘用的合适时机。这四句的意思是说:皇帝日夜忧思国事,盼望天下英雄早日出现。

“仁义未行真处士,功名不立岂男儿?”“仁义未行”是指那些空谈仁义道德的人,并不是真正懂得仁爱和礼义的人;“真处士”,是真正的隐士,即那些能实践仁义道德的真正隐者。“功名不立”是说那些只知空谈而不知实际行动的人是不能成就大事业的。“岂男儿”是反问,表示作者认为这些人不能算得上真正的男子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只知道空谈仁义道德而不肯身体力行的人不是真正的君子,更谈不上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了,他们怎么能成为男子汉呢?这是诗人针对一些读书人只讲仁义道德,不做实际工作的弊病而发出的愤慨之辞。

“卧龙谁识南阳隐?”“卧龙”指的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他才智过人,但一生坎坷。“谁识”就是没有人知道。“南阳”是地名,诸葛亮曾经隐居南阳一带。这两句意思是说:谁知道南阳那位隐居的诸葛亮呀!“卧龙”是诸葛亮的代称,也是对他才能的高度赞美。这几句是借诸葛亮的身世来表达诗人希望友人不要像诸葛亮那样,只能做隐士而不能干大事的愿望。

“失马何劳北叟悲”,是说失去一匹好马,又何必让伯乐(古代善相马的人)来悲伤呢?这两句是借用《韩非子·说难》中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失马”指失去贤才。“北叟”是古时北方老人的泛称。这两句是说失去贤才不必悲伤,也不必找那个叫“北叟”的人去求证(证实)。这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安慰和鼓励。

“莫向林泉赋长往”,是说你不要像那隐居山林的隐士一样永远过着闲适的生活。“林泉”指隐士的生活环境。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你不要像那些隐居山林的隐士那样永远过着优游自在的生活,不要因为一时的安逸就放弃远大的前程。

“秋风吹子鬓毛衰”,是说秋风袭来,使鬓发变得稀疏。这两句是写朋友离开后,自己感到寂寞无聊,不免有些伤感。这里的“秋风吹子”,是说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鬓毛衰”是说头发已经变白。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秋风一吹,使我的头发都变白了,可见我已经到了老年。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衰老的哀叹。

【译文】

君王日夜操劳国事,天下英雄正等待时机施展才干。

那些空谈仁义道德的人不是真正的君子,只有那些能建功立业的人才称得上男子汉。

像诸葛亮那样的隐士又有几人了解呢?失去良马并不值得伯牙那样的贤人去哀悼。

你不要像我这样终日在山野里闲游,秋天的风会使你的头发变白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