蕞尔邢侯国,巍然昭义军。
未能为晋重,忽已被梁分。
壤沃连三郡,时移出四君。
苍茫怀古意,群丑谩纷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描绘了邢国在晋、梁之间的兴衰变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翻译,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蕞尔邢侯国:意为邢国的疆域非常小,可以用”蕞尔”来形容其微小,”侯国”指的是诸侯所建立的国家。这里可能是指邢国曾经拥有一定的领土和地位,但由于某些原因而变得微不足道。

  2. 巍然昭义军:意味着邢国曾经是一个威武显赫的国家,”昭义军”可能指的是邢国的军队或政权在当时具有显著的影响力。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在强调邢国的历史地位。

  3. 未能为晋重:表示邢国未能为晋国(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带来太大的荣耀或贡献。这里的”晋重”可能指的是晋国对邢国的期望或评价。

  4. 忽已被梁分:意味着邢国最终被梁朝(一个古代中国北方的强国)所分割,失去了原有的疆域。这里的”分”可能指被征服或分裂。

  5. 壤沃连三郡:形容邢国的土地肥沃,能够支撑大量的人口和农业发展,”三郡”指的是邢国的领土范围。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赞美邢国的地理和资源。

  6. 时移出四君:暗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邢国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四君”可能指的是历史上四位重要的君主或领导者。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在回顾邢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7. 苍茫怀古意:表达诗人对邢国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和怀念。这里的”苍茫”可能指的是历史的广阔和深远。

  8. 群丑谩纷纭:形容邢国在历史上曾有许多纷争和复杂的事务,”群丑”可能指的是各种社会问题或政治势力。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在指出邢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邢国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国家从辉煌到衰落的过程。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转折的手法,如“未能为晋重”与“忽已被梁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邢国的兴衰变化。同时,诗中的“时移出四君”和“群丑谩纷纭”等词汇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性的洞察。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描绘邢国的兴衰变迁,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