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沈广厦清如水,市声人声不到耳。
一闲十日岂天赐,惭愧纷纷白袍子。
相逢更得金玉人,久矣眼中无此士。
连床夜语不成寐,往往鸡声忽惊起。
是中差乐真难名,昔者相过安得此。
但怜时节不相谋,正堕清明寒食里。
梨花已空海棠谢,外间物色知馀几。
只恐风雨摧折之,负此一春吾过矣。
谢公寻山饱闲暇,应笑腐儒黏故纸。
锦囊得句应已多,万一相思频寄似。
这首诗是诗人与叶晦叔一同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作,描写了他们考试期间的情景。
诗句解析:
- “沈沈广厦清如水” —— 广厦即宏伟的建筑群,形容考试场所的宽敞明亮,如同清水一般清澈透明。
- “市声人声不到耳” —— 市声和人群的喧嚣声被隔绝在外,表明考试场地安静祥和。
- “一闲十日岂天赐” —— 闲暇十天不是偶然,而是上天赐予的机会,意味着考生可以专心致志地备考。
- “惭愧纷纷白袍子” —— 惭愧是因为看到众多身穿白色官服的考生而感到自愧不如。
- “相逢更得金玉人” —— 遇到志同道合、才华出众的人是一种幸运。
- “久矣眼中无此士” —— 长时间以来,没有见过如此优秀的人才。
- “连床夜语不成寐” —— 连续数日夜晚交谈至深夜,以至于难以入睡。
- “往往鸡声忽惊起” —— 常常因为鸡鸣声而从梦中惊醒。
- “是中差乐真难名” —— 这里的快乐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
- “昔者相过安得此” —— 过去彼此相遇,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机会。
- “但怜时节不相谋” —— 只是可怜现在不能像过去那样相互交流、商讨。
- “正堕清明寒食里” —— 正好处在清明节和寒食节交替的时候,这是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
- “梨花已空海棠谢” —— 梨花已经凋谢,海棠花也谢了,象征着春天即将结束。
- “外间物色知馀几” —— 外面的景色和人事的变化,让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
- “只恐风雨摧折之,负此一春吾过矣” —— 担心春光易逝,辜负这一季的美好时光。
- “谢公寻山饱闲暇,应笑腐儒黏故纸” —— 谢安(字安石)寻山访友,享受闲暇时光,诗人以此自比,认为自己像那些墨守成规的文人一样。
- “锦囊得句应已多,万一相思频寄似” —— 如果能够获得灵感,写下优美的诗句,那么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可以通过书信频频传递。
译文:
在这宽敞明亮的考场里,四周静悄悄的,仿佛一片清水。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悠闲的十天,这绝非偶然,而是命运的馈赠。在这片宁静中,我深感羞愧,因为我看到了众多身着白衣的考生。我们在深夜交谈,直到鸡啼才恋恋不舍地分别。这里的快乐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我怀念过去我们相聚的日子,那时还能相互探讨学问。可惜现在的我们只能通过书信交流,无法相见。现在正值清明节和寒食节交替之时,春天已经快要结束了。外面的景色和人事的变化让我感叹春光易逝,辜负了这一季的美好时光。我只担心春光易逝,辜负了这一季的美好时光。我想起谢安寻找山林好友,享受闲暇时光的场景,那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如果我能写出优美的诗句,那么即使远隔千山万水,我也会频繁寄信给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参加科举考试期间所作,展现了他对于考试环境的感慨以及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时光。通过对考场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光易逝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