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携方解制,相约在严冬。
岩脚日千里,山头云几重。
归装侬自误,吟锡子何从。
不应天台供,定知游雪峰。
诗句释义与赏析:
怀枯崖悟师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名叫“悟师”的人或物的怀念。“枯崖”可能指的是某种自然景象,或者是一种比喻,象征着孤独、坚持或是精神上的寻求。这里的“悟”字,意味着觉悟、理解或者是心灵的启迪。
分携方解制 - 这里的“分携”指的是分别和分离,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诗人与某人分开。“方解制”可能是指刚刚解开了某种束缚或限制。整句可能是说,在经历了一段分离之后,诗人终于可以解脱了某种形式的限制。
相约在严冬 - “严冬”通常指的是寒冷的冬季,这里可能意味着一种考验或是等待着冬天的到来。这句可能表达了一种等待或忍耐的情感,也可能是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待。
岩脚日千里 - 这句描述了一种遥远的景象,可能是从某个高处俯瞰,岩脚下的景色似乎延伸到了千里之外。这里的“日千里”可能指的是太阳的光芒,通过夸张来表达距离的遥远。
山头云几重 - 这句描绘了山顶上云雾缭绕的景象,可能给人一种朦胧、梦幻的感觉。“几重”强调了云雾的密度和层次感。
归装侬自误 - 这里的“归装”可能指的是收拾行李,准备回家。“侬”是第二人称代词,用于称呼自己。这一句可能在自责没有妥善处理事情,或者对自己未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感到遗憾。
吟锡子何从 - “吟”可能指的是吟咏、歌唱,而“锡”在这里可能是指僧人使用的锡杖,也用来指代修行。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某位僧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困惑。
不应天台供 - “天台”可能指的是佛教的灵山或天台宗的圣地,这里是诗人拒绝提供供养的地方。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自己的清高或者不随俗的态度。
定知游雪峰 - “雪峰”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地名,位于浙江省。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某个地方的向往或者寻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修行和精神探索的兴趣。
译文:
我怀念那位叫做悟师的人或物,刚刚我们才分开。约定在严冬再相见。
从岩石的底部看,世界似乎有千里之遥;站在山峰之巅,天空中的云雾有几层。我的归家行李我自会整理,但吟咏和修行的心如何继续?
不应为天台寺提供供养,我知道那是雪峰上的修行之地。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与悟师分别后的心境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渴望。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悟师的深切怀念和即将到来的分离之情。第三句“分携方解制”,透露出诗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离之后,终于可以解除某种束缚。接下来的四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远处的山峦被云雾缭绕,仿佛无穷无尽,而诗人的内心则充满了对重逢的期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反思和对雪峰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中相遇与别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