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疏殷勤奏榻前,忧时急似救头然。
功名常是中年立,忠孝当于晚节全。
投祓归来泉石上,班荆坐向竹梅边。
乌台无复诗公案,弄月嘲风亦偶然。

【注释】

和刘后村杂兴 :和,这里是指作诗来和应。刘后村,名刘宰,宋代人,曾任御史中丞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宋史》本传说他“性刚直,遇事必力争,不为屈。”《宋史.文苑传》说他“喜宾客,与士大夫论文说义,终日不倦。”杂兴,即即兴诗。

累疏殷勤奏榻前:多次上奏朝廷。累疏,指多封上疏。殷勤,勤恳。奏,向。榻前,指皇帝坐卧的地方,也指宰相的办公处所。

忧时急似救头然:忧国如救头燃。急,急迫。救头燃,比喻非常着急地抢救头发。

功名常是中年立:功名,指功业、功名,也指事业、成就。中年,指四十岁至五十岁之间。

忠孝当于晚节全:忠孝,忠诚和孝顺。晚节,晚年的操行。

投祓归来泉石上:祓,古时一种祭祀活动,用五彩丝缠束手臂,投入水中,表示去灾除病。泉石,指山水。

班荆坐向竹梅边:班,排列。荆,香草名,用作席垫。竹梅,泛指山中的竹子和梅花。

乌台无复诗公案:乌台,古代监狱名。公案,公事案卷。

弄月嘲风亦偶然:弄月嘲风,形容赏月吟风,自得其乐。亦,也。偶然,不是故意的,而是无意中的事。

【赏析】

此为一首题赠之作。作者因屡遭弹劾,被贬谪到广东,心情极为苦闷。在这首诗里,他借刘宰之口,表达自己对政治的看法:他主张要像刘宰那样忠于国家,关心民生民情;他希望刘宰能象他一样在壮年时期就立下大功,但到了晚年才真正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诗中还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知音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官场生活厌倦的情绪。

首联起笔点题,交代了酬赠对象的身份及原因,诗人因多次被罢官,而刘宰则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诗人写自己屡次上书,说明自己的一片苦心,希望刘宰能够理解自己的处境。

颔联两句都是议论,诗人认为功业应当在中年完成,而忠孝则应在晚年坚守。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也是对自己坎坷经历的总结反思。

接着两联是诗人与对方交往的写照。颈联描绘了一幅两人共坐谈心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理解。尾联则是诗人对友情的珍重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平实质朴,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