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氏璧难售,渊明琴本喑。
自炫亦可丑,三献机转深。
无弦避俚耳,举世谁知音。
所以古达士,万事何容心。
勿学卞氏璧,请事渊明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积累和把握。解答时,注意结合全诗的意思来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卞氏璧难售,渊明琴本喑”意思是:卞氏的美玉难以卖出,陶渊明的古琴原本是哑的。“自炫亦可丑”意思是:自己炫耀也可以丑陋的,“三献机转深”意思是:三次进献却总是被退回。“无弦避俚耳,举世谁知音”意思是:没有弦音去迎合那些俗人的耳朵,普天下又有谁能理解这美妙的声音呢?“所以古达士,万事何容心”意思是:所以古代贤达之士,对于世间万事何必在意呢?“勿学卞氏璧,请事渊明琴”意思是:请不要学卞氏之璧,而去做陶渊明的良匠吧!赏析:此篇是诗人感古怀人之作。诗人通过《感古十首》来追忆古人高洁的精神境界,以期激励今世人们奋发向上。
第一首,开头两句用典。卞氏璧,指卞和之璧,因楚人卞和得璞玉于楚山,献之楚王,楚王以为欺君之罪被杀,后其子卞和又得宝玉献给楚王才知其为真玉。《晋书·和硕羊祜传》:“昔卞和抱璞泣楚山之下,良工知价,乃刖其两足,遂获宝玉。”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虚室鉴万象,浊酒映孤灯。”渊明爱琴,有《闲情赋》。
第二首,写诗人在一次宴会中见到一位擅长弹琴之人,便上前与其交流。他夸耀自己如何能弹奏出优美的音乐,并多次向对方献艺。但是对方都一一拒绝了。诗人由此发出感慨:没有弦音去迎合那些俗人的耳朵,普天下又有谁能理解这美妙的声音呢?
第三首,用典。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围困了邯郸城。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请求率军救援,与秦兵决战到底。平原君觉得这个门客年纪轻轻,资历浅薄,不足以担任将军一职,拒绝他的请求。毛遂说:“如果再不答应我的要求,我就按剑到你的颈上!”最后终于说服了赵王派他做将军,大败秦兵。此处比喻那些世俗之人无法理解陶渊明的音乐。后世将陶渊明比作鲁阳文君,即鲁阳公。鲁阳文君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著名将领,曾率军抗击强大的齐国军队,使齐军退却三百里。后来他被封为鲁阳侯。
第四首,诗人进一步发挥前面的感慨。诗人说,所以古代贤达之士,对于世间万事何必在意呢?
第五首,结尾两句用典。卞和之璧,楚国人卞和在楚山采得一块玉璞,献给楚厉王,被认为欺君之罪而被砍去左脚;及至楚文王即位后,他又献宝于楚文王,楚文王仍认为是欺君的谎言而被杀害;直到楚穆王执政时,卞和才得到楚穆王的赏识,得知这块玉璞是真正的美玉,于是将其献给楚穆王。故称卞和三献楚王,终得楚王识之。此处比喻那些世俗之人无法理解陶渊明的良苦用心。
【答案】
感古十首
卞氏璧难售,渊明琴本喑。
自炫亦可丑,三献机转深。
无弦避俚耳,举世谁知音。
所以古达士,万事何容心。
请事渊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