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处山皆石,他山尽不如。
固非从地出,疑是补天馀。
下随一拳小,高凌千仞虚。
奇章应未见,名不下中书。
这首诗描述了一座铜像的外形和特点。首先,它强调了这座铜像的独特之处,即“是处山皆石,他山尽不如”。这说明这座铜像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座山能与之相比。接下来,诗中提到“固非从地出,疑是补天馀。”这句话表达了对这座铜像来源的好奇和疑惑。诗人认为这座铜像并非从地面直接形成的,而是可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种观点引发了诗人的想象,使得这座铜像仿佛是从天而降,具有神奇色彩。
诗中写到“下随一拳小,高凌千仞虚。”这句话描绘了这座铜像的形状和高度。它似乎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但却能高耸入云,直插到千仞之高。这种夸张的描绘手法使得这座铜像显得更加神秘和超凡脱俗。
诗中的“奇章应未见,名不下中书。”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这座铜像的非凡之处。它可能是一种珍贵的宝物,尚未被世人所发现。而它的名声也非常高,甚至超过了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中书”一词。这里的“中书”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官职或机构,用来指代那些极为珍贵和重要的物品。
这首诗通过对这座铜像的描述,展示了其独特的外形、高度以及非凡的价值。同时,诗中还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想象和思考,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