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修眉浮太华,晚晴浓绿新如画。
何似文君蹙远山,秀色可餐清更雅。
人知泼黛青孱颜,共喜眉宇修弯环。
不知是中石蕴玉,遂能发彩惊尘寰。
美人美人隔秋水,娟娟静淑金闺里。
其人如玉德满身,笑杀西湖比西子。
杜陵破帽随金鞍,心醉归来空掩关。
不须更问许玉斧,二十四山如髻鬟。

戏题陈晦叔经略秀斋

天穹修眉浮太华,晚晴浓绿新如画。

何似文君蹙远山,秀色可餐清更雅。

人知泼黛青孱颜,共喜眉宇修弯环。

不知是中石蕴玉,遂能发彩惊尘寰。

美人美人隔秋水,娟娟静淑金闺里。

其人如玉德满身,笑杀西湖比西子。

杜陵破帽随金鞍,心醉归来空掩关。

不须更问许玉斧,二十四山如髻鬟。

赏析:

1. 天宇修眉浮太华,晚晴浓绿新如画。

  • 诗意解释:天空广阔,像眉毛一样高耸;晴朗的傍晚,绿色的树木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 背景分析: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为后文对陈晦叔的描述和赞美作铺垫,暗示了人物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 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陈晦叔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的欣赏。

2. 何似文君蹙远山,秀色可餐清更雅。

  • 诗意解释:就像汉代才女王昭君远山般的眉眼,不仅美丽而且令人陶醉;她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 背景分析:此处借用王昭君的形象,强调陈晦叔美貌不仅令人惊艳,还能引发内心的共鸣和感动。
  • 情感表达:表达了作者对陈晦叔美丽外貌的高度赞赏,以及对其内在气质的钦佩。

3. 人知泼黛青孱颜,共喜眉宇修弯环。

  • 诗意解释:人们都知道她那抹如泼墨般浓艳的容颜,也都喜欢看到她那修长的眉毛弯曲如环。
  • 背景分析:这里的“泼黛”形容陈晦叔容貌的艳丽,而“眉宇”则指其眉型和面部轮廓。
  • 情感表达:反映了人们对陈晦叔外在美的普遍认知和喜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她形象的高度评价。

4. 不知是中石蕴玉,遂能发彩惊尘寰。

  • 诗意解释:我不禁感叹,这样的美貌竟来自内敛的力量,使她的美足以震撼尘世。
  • 背景分析:这里“中石蕴玉”比喻陈晦叔内在的美质,如同玉石中的精华。
  • 情感表达:表达了作者对陈晦叔内在美的高度赞扬,认为她的美超越了外表,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5. 美人美人隔秋水,娟娟静淑金闺里。

  • 诗意解释:美人如隔在秋天的水面上,她的存在让人感到恬静而优雅,仿佛置身于金碧辉煌的闺房之中。
  • 背景分析:通过“隔秋水”和“静淑金闺”两个意象,描绘了陈晦叔既远离尘嚣又不失高雅的形象。
  • 情感表达:赞美了陈晦叔的纯洁和宁静,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品质的向往和敬仰。

6. 其人如玉德满身,笑杀西湖比西子。

  • 诗意解释:这个人就像一块完美的玉石,充满了美德;他的笑声甚至让西湖上的西施相形见绌。
  • 背景分析:此处将陈晦叔比作宝玉,凸显了她高尚的品德。同时,将她的笑声与历史美女西施相提并论,显示了她的独特魅力。
  • 情感表达:表达了作者对陈晦叔美德的极高评价,同时也透露出对她人格魅力的深深钦佩。

7. 杜陵破帽随金鞍,心醉归来空掩关。

  • 诗意解释:他穿着破旧的帽子,骑着金光闪闪的马,虽然归家但心情依旧陶醉。
  • 背景分析:通过“破帽”和“金鞍”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陈晦叔虽出身贫寒却依然自信、洒脱的形象。
  • 情感表达:表达了作者对陈晦叔不屈不挠精神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对他归家仍能保持高洁心境的羡慕。

8. 不须更问许玉斧,二十四山如髻鬟。

  • 诗意解释:不需要再询问谁能有这等技艺来修饰二十四座山,这些山水就像女子的发髻一般美丽。
  • 背景分析:此处用“玉斧”形容对自然景观的精细雕琢,将二十四座山比作女子的发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
  • 情感表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由衷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陈晦叔精湛技艺的敬佩。

9. 戏题陈晦叔经略秀斋

  • 诗意解释:以戏谑的方式为陈晦叔的经略之地——一个充满美景的地方命名并加以赞美。
  • 背景分析:通过“戏题”这一手法,增加了文本的趣味性和亲切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陈晦叔及其所在之地的深厚感情。
  • 情感表达:表达了作者对陈晦叔及其所经略之地的深厚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