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驶惊风雨,危悬峭壁前。
临流清客耳,入夜搅幽眠。
旁是龙为庙,高疑山有仙。
一尘飞不到,长似九秋天。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瀑驶惊风雨,危悬峭壁前。
这句描述了瀑布在山崖上的奔腾,其速度如同雷声般震撼和猛烈。”瀑驶”指的是水流急速流动的样子,”惊风雨”则传达出水势之大足以惊动风雨。”危悬峭壁前”表明瀑布就挂在高高的悬崖之上,非常壮观。

临流清客耳,入夜搅幽眠。
这句描绘了观瀑者站在水边,听到瀑布的水声,感受到一种清凉和宁静,同时也被其美景所吸引,不愿离去。到了夜晚,瀑布的水声变得更加清晰,甚至打扰到观者的睡眠。这里的”清客耳”可以理解为观瀑者因为瀑布的声音而感到心旷神怡,仿佛听到了大自然最美妙的声音。

旁是龙为庙,高疑山有仙。
这两句通过想象,把瀑布附近的景色描绘得更加生动。诗人看到瀑布旁边的山崖上建有一座庙宇,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位传说中的仙人。这种描绘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也让读者对这个场景有了更为丰富的想象。同时,”高疑山有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超凡脱俗景象的赞叹和向往。

一尘不飞不到,长似九秋天。
最后这两句是对整幅画面的总结和感慨。”一尘不飞不到”意味着周围的环境是如此纯净,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强调了瀑布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宁静。”长似九秋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景的珍惜和留恋,仿佛这样的景色只有在秋季才能见到,因此格外珍贵。这里的”九秋”可能指的是深秋时节,那时的天空格外清澈,万物凋零但生机盎然的景象,与瀑布周围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瀑布的壮丽景色及其给人带来的感受。诗人运用了“惊风雨”、“入夜搅幽眠”、“旁是龙为庙”等形象的语言,将瀑布的力量、神秘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整首诗既有自然的壮美,也有人文的韵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歌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悠然,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