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旬日许,又过一分春。
因感尘中事,空惭物外人。
吟清便境静,语苦见情真。
近况知何似,篇诗得细询。

【注释】

旬日:十天。一分春:一季之春,即春天的四分之一,这里借指春天。因感尘中事:由于感念尘世的事情(多指世事纷扰)。

空惭物外人:只能以物外人自居。物外,道家指超出尘世的人或物,这里指隐遁之人。

吟清便境静:吟咏着清雅的诗句,使得境界显得宁静。吟清,写诗清雅;吟声,指吟唱时的音韵。清便境,即清幽的境界。

语苦见情真:语言虽苦,但感情真挚。语苦,言辞苦涩;情真,指情感真挚、真实。

近况知何似:近来的情况怎么样?近况,近期的情况,生活状况。又,副词。

篇诗得细询:请你详细讲述一下你的诗歌创作。篇诗,这里指诗作,篇诗,指诗。

【赏析】

此为赠别之作。首联写久别重逢之欢;颔联抒发对世俗烦扰的厌倦;颈联则表达自己与世俗隔绝的思想;末联则表明了作者要远离尘世,归隐山林的愿望。全诗表达了作者在官场失意、退隐山林的想法和决心。

“柬竹院孚老”是第一句。“柬”通“邀”。“竹院”即竹屋,“孚老”指隐居不仕的老头儿。这是说,老朋友你被邀请来住进竹舍吧,你这位隐居的老人。

“别来旬日许,又过一分春。”这二句是说,自从上次见面以后,已经过去了十天左右,春天又到了一个季节。旬日,十天。分,季节。“旬日许”是说过了十天。“又过一分春”是说春天又来临了一个季节。

“因感尘中事,空惭物外人。”“感”,动词,有所感触、有所感慨;“惭”,形容词,惭愧。“物外人”,指超尘脱俗的人。这里指隐士。“空惭物外人”意思是说因为对尘世间的事情有感触,所以感到惭愧,不能像隐士那样超然物外。

“吟清便境静,语苦见情真。”“吟”,“咏”。清便,清雅而宁静的环境。“语苦”,说话诚恳而坦率。“情真”,指真情实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这里吟咏着清雅的诗句,境界显得宁静;虽然语言恳切而坦诚,但感情真挚而真切。

“近况知何似,篇诗得细询。”“近况”,最近的生活状况。“何似”,如何。“篇诗”,指诗作。“得细询”,意思是说你这首诗写得怎样,请详细地询问一下。“何似”,怎么像?怎么似的?表示程度的深重。“细询”,详问。

从诗意看,诗人与朋友相别后,时隔多日再会,彼此都有一番感受,于是诗人向朋友提出自己的疑问:“你近来的状况怎么样?”诗人对朋友的近况很关心,并希望了解朋友的创作情况。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朋友时,既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又表达了自己想要退隐山林、远离尘世的想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