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匠慕先哲,至理皆融通。
一法果有至,五云凝在空。
讲香侵棐几,夜月锁帘栊。
弋者何须预,冥冥出塞鸿。

注释:

吾匠慕先哲,至理皆融通。

吾匠:木匠。至理:最高的真理。融通:融合、贯通。

一法果有至,五云凝在空。

一法:一种修行方法。至理:最高的真理。

果有至:果然有至高的道理。

五云:五种云彩。这里用五色云来象征佛教中的五种禅定。

凝在空:凝结在空中。比喻禅宗的教义已经融入了世间万物之中。

讲香侵棐几,夜月锁帘栊。

讲香:诵经时焚香。棐(fěi)几:木制案桌。

夜月:夜晚的月亮。锁:笼罩、遮蔽。

弋者何须预,冥冥出塞鸿。

弋者:打鱼的人。预:提前做好准备。冥冥:模糊不清的样子。

出塞鸿:飞向边塞的鸿雁,这里指远方或未知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题常乐寺五云堂》。诗中通过赞美木工师傅的高超技艺和对禅宗教义的理解,表达了他对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首句“吾匠慕先哲,至理皆融通”,描绘了木工师傅对前人智慧的敬仰以及对最高真理的追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最高的真理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使之成为人们共同遵循的原则。

次句“一法果有至,五云凝在空”,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至高道理的存在形式。它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像五色云彩一样,凝结在空中,为人们所感知。这表明,最高的真理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这种观念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种进步的思想。

第三四句则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展现了木工师傅的生活状态和他所处的环境。“讲香侵棐几”形象地描绘了木工师傅在工作时焚香的情景,这既表明了他的专注和虔诚,也反映了他对佛教教义的尊重和领悟。而“夜月锁帘栊”则描绘了他在家中工作的场景,夜晚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案桌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这些细节描绘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感。

最后两句“弋者何须预,冥冥出塞鸿”以打鱼的人为例,暗示了人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修养。他们不需要刻意去追求什么,只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净,就像远处飞来的鸿雁一样自由自在。这既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也寄寓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木工师傅的描述,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理解。他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希望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