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朝奏大明宫,吹起庐陵古直风。
言路从来天样阔,蛮烟谁使径旁通。
朝中竞送长沙傅,岭表争迎小澹翁。
学馆诸生空饱饭,临分忧国意何穷。
【注释】
朝奏:上奏朝廷。庐陵:今属江西,古时为郡名。直风:正直的风气。蛮烟:指瘴疠之气。径旁通:指蛮夷与中原相通的道路。长沙傅:唐代长沙傅尧任宰相。长沙傅尧(679-732),字子夏。京兆长安人。唐高宗永徽二年(651)登进士第。累官至太子中舍、尚书右丞、吏部尚书、中书令、司空。开元三年(715),以老罢相。后复起为左丞相,迁中书令。天授二年(691)去世。小澹翁:即小澹公。小澹公,字明远,唐朝文学家。大历四年(769年),卒于成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胡季昭的。胡季昭,即胡季安。当时作者在京城任左拾遗,胡季昭在岭表(岭南地区)当刺史,两人都是当时的有才之士,所以相互唱和诗作很多。
首联两句从胡季昭的仕途说起。第一句写他到京城去向皇帝上书言事。“一封朝奏”,是说胡季昭把所要上书的奏章交给朝廷,让皇帝过目后才能封起来;这“一封”二字用得极为准确生动,既写出了胡季昭的慎重态度,也写出了皇帝对胡季昭奏章的重视程度;第二句则进一步说明他的这份奏章是有关国家政治、民生等大事的;“吹起庐陵古直风”,“吹起”二字用得十分传神,它既写出了胡季昭的奏章一上朝就能引起轩然大波,也写出了胡季昭的直言直语,敢说真话的性格特点;“庐陵古直风”是借用汉代扬雄《解嘲》“吾闻夫昌邑之郎,皆雅知音,若箫史、陶唐,伊皋之伦。”来比喻胡季昭的正直之风,同时也暗寓着胡季昭的才华横溢。
颔联两句从胡季昭的政绩说起。前一句“言路从来天样阔”是说胡季昭的言路一向很宽阔,所谓“天样阔”,就是说胡季昭的言路宽广无际,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的;后一句“蛮烟谁使径旁通”则是说胡季昭的政绩一向很好,所以蛮荒之地的瘴疠之气也为他打通了与中原的通道,也就是说胡季昭治理下的蛮荒之地也变得太平无事了。这一联是赞扬胡季昭治绩卓著,民心思安。
颈联两句是说,朝廷争相举荐胡季昭,而胡季昭也不甘落后,他积极地参与朝政,争取为国家效力。“争送长沙傅”是指唐代的长沙傅尧;“争迎小澹翁”是指小澹公。这里指的是胡季昭在朝中任职期间,受到朝廷上下一致推重,大家都想推荐他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尾联两句写胡季昭辞官后仍然关心国事,忧国忧民。“学馆诸生空饱饭”,意思是说在胡季昭离开朝廷后,许多学子们仍然在读书,虽然他们的饭食已经足够,但依然没有忘记报效国家的责任;而自己虽然已经辞官回家,但仍然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忧心忡忡地为国家担忧。“临分忧国意何穷”是说在分别之际,自己仍然满怀愁绪,忧国忧民的心情无穷无尽。
这首送别诗写得情真意切,语言朴实自然,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