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慢朝周,君王瑶水流。
一朝规问鼎,千里御还骝。
故国无归日,丛祠几换秋。
诜诜耳孙庆,惟烈在仁柔。
【注】
天下慢朝周:天下不尊重周王朝。
君王瑶水流:君王像瑶水一样清流。
一朝规问鼎,千里御还骝:一旦规劝周武王不要问鼎中原,千里之遥的周地就得以恢复。
故国无归日:故国的百姓没有回家的日子。
丛祠几换秋:祭祀庙宇多次被毁换代。
诜诜耳孙庆,惟烈在仁柔:子孙们个个都好,只有李烈有仁德和柔顺的性格。
【赏析】
《徐偃王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天宝四载(745)冬,时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
诗题一“庙”,二“徐偃王”三字表明了作者写作的目的。杜甫在这首诗中,一方面歌颂了徐偃王的仁义,另一方面又讽刺了唐王朝的暴政,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荒淫无度。
首联“天下慢朝周,君王瑶水流。”开篇即指出唐王朝对周王朝的不尊重,暗指唐王朝自诩是继承周室正统的合法君主,而实际上却并不如此。接着用“君王瑶水流”来比喻唐玄宗李隆基,说他如流水般清澈的君王,实际上却暗含了他对天下百姓的剥削和压迫。
颔联“一朝规问鼎,千里御还骝。”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杜甫的观点。他批评唐王朝的统治者只是追求权力,而不是关心民众的生活。他们虽然能够统治千里江山,但却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
颈联“故国无归日,丛祠几换秋。”这两句进一步揭露了唐王朝的统治本质。他指出,尽管唐王朝已经统治了数千年,但老百姓却始终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同时,他还提到了祭祀庙宇的频繁更换。这些细节都揭示了唐王朝的腐朽和堕落。
尾联“诜诜耳孙庆,惟烈在仁柔。”这两句则是对唐王朝的统治者的讽刺。他认为,尽管他们的家族后代众多,但他们却缺乏真正的英雄人物。相反,他们中的一些人却有着仁德和柔顺的性格。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他们的家族显得更加可悲可笑。
这首诗通过对徐偃王庙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唐王朝的腐败和堕落。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