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情犹勿喜,圣训所宜钦。
取正存三尺,持平在一心。
摭文唯恨密,丽罪莫求深。
岂必于虞辈,源流定可寻。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得情犹勿喜”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即使得到了某些情感或成就也不要过于欣喜。注释指出这种谦逊可能源于对圣训(圣人的教诲)的敬畏,意指在得到时应保持谦卑。

  2. “圣训所宜钦” - 这句强调了遵循圣训的重要性。钦是敬仰的意思,表明诗人认为遵从古代圣贤的智慧是非常必要的。

  3. “取正存三尺” - 这句话指的是寻求正义和真理时,应当像持三尺长的竹简一样,即保持正直。注释提到“三尺”可能是比喻,表示要持守一定的准则或标准。

  4. “持平在一心” - 这里讲的是保持公正的心态。注释指出在处理事务时,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公正,不被个人情感或外界因素影响。

  5. “摭文唯恨密” - 诗人在创作或引用文献时,希望能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语言,以免让人难以理解。注释中提到“摭文”可能是指收集、整理信息或资料。

  6. “丽罪莫求深” - 这句诗意味着追求华丽的外表或过分的装饰是不明智的。注释指出不应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应注重实质内容。

  7. “岂必于虞辈” - 这是对前文的解释或延伸,诗人在这里表达一种观点,即不必模仿或追随那些不恰当的做法或行为模式,而是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判断。

  8. “源流定可寻” - 这句话意味着事物的来源和流向是可以被追溯和理解的。注释指出在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起源时,可以发现其内在逻辑和规律。

总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精炼的句子,传达了作者对于道德、智慧和行为准则的深刻理解和重视。诗中多次强调“取正”、“持平”、“摭文”、“求深”、“定可寻”等关键词,体现了一种理想中的品德和行为模式。通过对古代圣训的尊敬、对公正无私的追求、以及对过度华丽或形式的拒绝,诗人展现了一种追求真理、坚守原则的生活态度。此外,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超越俗世纷扰、寻求内心平和的哲学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道德规范的深层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