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山皆戴石,浅水屡萦村。
路接猿猱险,云兼瘴雾昏。
披榛投舍馆,藉草展行樽。
吏役身无定,天涯一断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描绘了他在板石驿的所见所闻。
首联“童山皆戴石,浅水屡萦村。”描写的是板石驿周围的自然环境。童山指的是山峦起伏、形态各异的山峰,而戴石则是指山体上的岩石覆盖,给人以险峻之感。浅水则是指溪流或河流的水面,多次环绕村庄,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颔联“路接猿猱险,云兼瘴雾昏。”则是对道路的描述。猿猴在峭壁上跳跃,山路崎岖险峻,让人感到恐惧。同时,云雾缭绕,视线受阻,使得道路更加危险。这里的“瘴”是指瘴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使人感到不适。
颈联“披榛投舍馆,藉草展行樽。”则是对住宿和餐饮的描述。诗人身着蓑衣,手持斧头,在荒野中行走,晚上只好住在野外的茅屋中,吃着野菜和干粮。这里的“榛”是一种灌木丛,而“舍馆”则是简陋的住所。
尾联“吏役身无定,天涯一断魂。”则是对生活状态的感受。诗人被征召入伍,被迫离开家乡,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感到前途茫茫,心情沮丧,仿佛身处天涯一般。这里的“断魂”形容他内心的痛苦和失落。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板石驿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他的辛酸经历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和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