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花交错裹楼台,二月向残三月来。
尘迹遇时随分乐,酒樽逢景等闲开。
幽禽有意名相唤,飞絮无情舞自回。
游览莫为频数厌,逡巡便举送春杯。
注释:
- 杂花交错裹楼台,二月向残三月来。
- 杂花:指各种颜色的花朵混杂在一起,形容色彩斑斓。
- 交错:形容词语,表示各种颜色、形态相互交错。
- 裹楼台:包围着楼台。
- 二月向残三月来:意即春天的尾巴,二月已过,三月来临。
- 尘迹遇时随分乐,酒樽逢景等闲开。
- 尘迹:尘土的痕迹,比喻世间的琐事。
- 随分乐:随心而乐,随意而乐。
- 酒樽:酒杯,泛指饮酒。
- 逢景:遇到美好的景色或机会。
- 等闲:随意,不拘束。
- 幽禽有意名相唤,飞絮无情舞自回。
- 幽禽:指幽静的鸟叫声。
- 无意:没有目的,自然流露。
- 名相唤:名字相呼,形容声音悦耳动听。
- 飞絮:飘飞的柳絮,随风飘荡。
- 舞自回:自由自在地舞蹈。
- 游览莫为频数厌,逡巡便举送春杯。
- 游览:游历参观。
- 频数:频繁的次数。
- 逡巡:犹豫不定的样子。
- 送春杯:送走春天的杯子,借指结束一段时光或季节。
赏析:
这首诗是潘通甫在中春时节所作,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首句“杂花交错裹楼台,二月向残三月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杂花交错象征着春天的繁花似锦,缠绕着楼台,暗示着春天的脚步已经悄然而至。二月已经过去,意味着春天即将进入尾声,但并不意味着春天就此结束,反而预示着更多的生机和希望。
“尘迹遇时随分乐,酒樽逢景等闲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尘迹在这里指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它们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但总能找到乐趣。酒樽在这里代表着人们的欢乐,当遇到美好的景色时,人们总是能轻松快乐地度过。这两句诗赞美了春天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幽禽有意名相唤,飞絮无情舞自回。”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幽禽们有着自己的意愿和目标,它们的名字互相呼唤,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而飞絮则显得更加自由,它们在空中飞舞,不受任何束缚。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最后一句“游览莫为频数厌,逡巡便举送春杯。”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过于频繁地游览,以免错过更多的美景。同时,他也鼓励人们要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因为春天总会过去,留下的只有回忆和感慨。这最后的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