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陟尽复凌兢,暂舍银鞍杖策行。
栈阁架空霄路近,栏干护险晓云平。
仰看翠壁层城峻,下瞰长江一带萦。
自惜仙才难蜀道,始知难此不虚名。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解和注释进行鉴赏,最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如:首句“崔嵬陟尽复凌兢”,意思是登上高峻的峰巅,再攀登险峰时,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第二句“暂舍银鞍杖策行”是说在险峻的路途上暂时放下马缰,拄着拐杖步行前行。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登山途中的心情。第三句“栈阁架空霄路近”,描写的是沿途所见到的壮丽景色,其中“架空”“霄路”都是形容山势险峻,高入云霄,突出了山的高大与险峻。第四句“栏干护险晓云平”,是写沿途的景观。第五句“仰看翠壁层城峻”,“峻”是指陡,是山崖陡峭的样子,“层城”即多层城墙,这里指崇山峻岭。第六句“下瞰长江一带萦”,是说从高处俯视下方的景物,江水环抱山间曲折流淌。第七句“自惜仙才难蜀道”,是说自己虽然有超凡的才华,但要想通过蜀地的险道却也是困难重重。第八句“始知难此不虚名”,是说经过这次艰难的经历之后,才知道前面所谓的蜀道之难并非虚言。
【答案】
过朝天岭
崔嵬陟尽复凌兢,暂舍银鞍杖策行。
栈阁架空霄路近,栏干护险晓云平。
仰看翠壁层城峻,下瞰长江一带萦。
自惜仙才难蜀道,始知难此不虚名。
译文:
登上高峻的山峰后,再次攀登时心有余悸。我暂且放下马缰,拄着拐杖继续前行。沿途看到栈阁高悬,好像直通天上的通道;栏杆护卫着险峻的山道,晨雾缭绕,云气平缓。仰望峭壁层叠,山势陡峭,俯瞰长江蜿蜒曲折地流过。想到自己有超凡的才学,也难以顺利地通过这条艰险的道路。终于明白前面所说的蜀道之难不是虚言。
赏析:
这是一首纪事诗,记述了诗人在初秋登越王楼望见越中山川的所见所感。
首两句,诗人登上越王楼后的心情。诗人登上高峻的山峰后,再攀登险峰时,不免心生忐忑不安。“崔嵬”,高大。“陟尽”即攀登至尽头,“凌兢”,意为攀援而前,不敢稍停。诗人用“崔嵬陟尽复凌兢”“暂舍银鞍杖策行”来表达这种心情。
颔联,写旅途所见。“栈阁架空霄路近”,诗人登上越王楼远眺,只见高耸入云的楼阁直通天际,好像一条飞架在天空中的长廊。“栏干护险晓云平”,诗人又俯瞰脚下的山路,只见悬崖峭壁环绕着道路两旁,山雾弥漫,云雾缭绕。
颈联,写越中山水的壮美。“仰看翠壁层城峻,下瞰长江一带萦。”站在越王楼上远眺越中山川,只见层层叠叠的青翠山峦,陡峭的山崖如同刀削斧劈,令人生畏;俯瞰下去,长江蜿蜒曲折地穿山而过,宛如一条玉带缠绕在群山之间。
写登越王楼的心得体会及感受。“自惜仙才难蜀道,始知难此不虚名。”诗人由蜀道之难,想到了自己的才能也有局限性,于是感慨良多:“自惜仙才难蜀道”。然而当他真正经历了这一过程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前面所说的蜀道之难并不是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