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轺晓过赤崖潭,莫讶凝眸涉再三。
百丈澄澜连底见,千寻翠壁与天参。
钓丝森蔚迷芳岸,鹅管参差滴秀岩。
胜概心藏俟能画,肯教凡笔谩镌镵。

【解析】

本题考核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性默写。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求填写的名句是“过赤崖潭”,“过赤崖潭”出自王维的《过赤岸望海》,全诗如下:

天边归路直,山里夕阳斜。

红树青阴合,黄沙白浪花。

轻帆挂月出,远火照人家。

此夕一千里,故交安可赊。

前两句描写的是海路之景,后四句则是写陆路之景。诗人由渡海而入陆地,一路景色如画。首联点出“赤岸”,次联写岸边风景。颔联写海岸风光,颈联写海边行舟所见,尾联以“一千里”遥想故乡亲友。从“赤岸”到“赤崖”再至海角,诗人所经之处都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四句是一幅绝妙的海景图。第三联中“红树”指赤红色的珊瑚丛树,这是赤道地区特有的植物。“青阴”指绿荫浓密,这里指热带雨林中的树木。“黄沙白浪花”指海水的颜色与浪花的白色。这一句写海岸风光。第四联写海边行舟所见。“明月挂帆”指海上明月高照,“远火”指远处的火光,这里指村落灯火。这一句写舟中夜景。第五联以“一千里”遥想故乡亲友,“赊”指赊账。这一句写乡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海上旅行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1)译文:清晨的轻车经过赤红的崖岸,不要惊讶于凝眸凝视了再三。百丈碧波连着水面,千寻翠岩跟天相连。钓鱼的竿子森森然蔚蔚然,鹅管参差错落滴下秀丽的岩石。美好的景色心中藏匿等候能画出的,哪肯让凡笔随便地乱涂。

(2)注释:赤崖:赤红色的崖岸。轻轺(yáo):轻快的小车。晓:清晨。莫讶:不要惊讶。凝眸:凝视。涉:多次看。百丈:指一百丈高的碧波。澄澜:清澈的水波。底见:露出水面。千寻:指一千尺长的翠岩。芳岸:芳香的岸边。钓丝:垂钓鱼竿。森蔚:繁茂的样子。迷:迷惑、迷恋。鹅管:鹅翎制成的笔杆。参差:长短不等,参差不齐。滴:落下。秀岩:秀丽的岩石。胜概:美好的景象或事物。心藏:心中珍藏。俟:等待。能画:能够绘画。肯教:怎肯让。凡笔:普通的笔,即毛笔。漫镌:随意涂抹。

赏析:《过赤崖潭》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句“轻轺晓过赤崖潭”,起笔就突出了时间的特点,“晓”字写出了早晨的时间,也表明诗人是清晨出发的,“轻舠(biǎo)”二字写出了出行的速度,也显示出诗人对路途顺利的乐观态度。“莫讶”二字则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莫讶凝眸涉再三”,意为“不要惊讶,我凝视了它再三”。 “涉”是多次观看的意思。“百丈澄澜连底见,千寻翠壁与天参”二句是说:百丈深的碧波连着水底映入眼帘,一千尺长的翠岩跟天空相接。“钓丝森蔚迷芳岸,鹅管参差滴秀岩”二句是写垂钓者手持长竿,在芳美的岸边上尽情挥洒钓丝,那用鹅毛制成的笔尖蘸着墨汁,蘸着点点墨滴落在秀丽的岩石上。这两句把自然美和艺术美结合起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垂钓者和欣赏者的情趣。“胜概心藏俟能画,肯教凡笔谩镌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美丽的景物深深地藏在我的心中,等待着有才能的画家把它画出来,我怎肯让平凡的笔随便地把这幅美丽景象涂抹一番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