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梢斜月堕金盆,接影苍茫白雾翻。
欲倚小栏收遁景,试凭长啸卷遐昏。
寒山濯濯空堆皱,野水弥弥不待源。
莫道此亭观览富,未如宾日上天门。
【注释】
疏山:即庐山,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一览亭:在庐山五老峰下,梁溪公为亭题匾而作。林梢:指树林的树梢。月堕金盆:月光如坠入金盆中。接影:指月光映照树木的影子,苍茫:迷蒙、朦胧。白雾翻:指云气翻滚。欲倚:想倚靠在。小栏:短篱。收遁景:收揽远去的景象。试凭:试一仰首。长啸:大声呼号。卷遐昏:驱散昏暗,使天空放亮。寒山:指庐山之北的山峰。濯濯:形容山色明秀,不生杂草的样子。堆皱:指山峰重叠起伏,像皱纹一样。弥弥:指水势浩大的样子。此亭:这里所说的亭子。宾日:太阳的别名。上天门:庐山南面的一座山峰名,传说是通往天上的门。
【赏析】
《过疏山题一览亭》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庐山景色之美,并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全诗四句,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振奋。
“林梢斜月堕金盆,接影苍茫白雾翻。”这句诗描绘了月亮从林梢落下,洒落在庐山上,形成金黄色的池塘,倒影在树林中,与远处的白雾交织在一起,显得十分美丽。这里的“接影”指的是月光映照树木的影子,而“苍茫”则表示这种景象非常迷蒙、朦胧。
“欲倚小栏收遁景,试凭长啸卷遐昏。”诗人想要倚靠在短篱上收揽这迷人的景色,并尝试着仰天长啸来驱散昏暗的天空,让天空变得明亮起来。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寒山濯濯空堆皱,野水弥弥不待源。”“寒山”指的是庐山北面的山峰,山上草木茂盛,颜色鲜艳,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濯濯”形容山色明秀,不生杂草的样子。“空堆皱”则是指山峰重叠起伏,像皱纹一样。而“弥弥”则用来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整句诗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风光,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庐山夜晚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