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衣御史有前闻,衲子禅师亦好文。
出禀圣谟苏瘵俗,坐持诗律战魔军。
访寻水石闲招隐,际会风云偶策勋。
喧寂两忘归一致,此心何处不超群。
注释:
绣衣御史有前闻,衲子禅师亦好文。
出禀圣谟苏瘵俗,坐持诗律战魔军。
访寻水石闲招隐,际会风云偶策勋。
喧寂两忘归一致,此心何处不超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诗人的诗歌,通过对诗人生平事迹的描述,赞美了诗人的智慧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
首句“绣衣御史有前闻”,描绘了诗人曾经担任过御史这一重要职位,这是古代皇帝身边的重要官员,负责监督百官,维护朝廷的秩序。这里“绣衣”指的是皇帝所穿的华服,象征着尊贵的身份;“御史”则是御史台的长官,负责监察百官,维护朝政的清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曾经的辉煌经历和崇高的地位。
次句“衲子禅师亦好文”,则转向了诗人的另一面——禅宗僧人。“衲子”是指和尚或尼姑,而“禅师”则是对佛教僧人的尊称。这里的“亦”字,表达了转折,说明虽然诗人在官场上有所成就,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学问的追求。
第三句“出禀圣谟苏瘵俗”,继续描述了诗人的人生轨迹。这里的“出禀圣谟”指的是遵循圣人的智慧,而“苏瘵俗”则是指治愈疾病,让百姓摆脱疾病的困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第四句“坐持诗律战魔军”,则转向了诗人的文学创作。这里的“诗律”指的是诗歌的格律,而“战魔军”则是比喻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展现出的勇气和力量,能够战胜邪恶势力,保护人们的精神世界。这句诗表达了对诗人文学作品的认可和赞扬。
第五句“访寻水石闲招隐”,则转向了诗人的隐居生活。这里的“水石”指的是山水之间的石头,而“招隐”则是邀请朋友来山中居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六句“际会风云偶策勋”,则转向了诗人的政治生涯。这里的“际会风云”指的是遇到机遇和挑战,而“策勋”则是表彰功绩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对诗人在政治上取得成功的肯定。
第七句“喧寂两忘归一致”,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喧寂”指的是喧闹与寂静,而“两忘”则是忘记了喧嚣与寂静,回到了内心的宁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领悟和追求。
最后一句“此心何处不超群”,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这里的“此心”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而“何处不超群”则是表达了诗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够超越他人,达到更高的境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修养和人生目标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