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帝当年辟四门,三苗那更蠢迷昏。
茫茫旧楚祗芳草,处处朱楼空断垣。
不愿耦耕招素隐,要看良耜接深村。
韩公守戒谁能用,虎豹难凭折柳樊。

虞帝当年辟四门,三苗那更蠢迷昏。

茫茫旧楚祗芳草,处处朱楼空断垣。

不愿耦耕招素隐,要看良耜接深村。

韩公守戒谁能用,虎豹难凭折柳樊。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释义:

  1. 虞帝当年辟四门:这里提及虞帝是指舜帝,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门八景”制度,即在都城设置四大城门,每门都有对应的四景象征,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四方的和平。此句表达了对舜帝开明治国策略的赞赏,认为他的政策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 三苗那更蠢迷昏:三苗是古代的一个部落国家,位于今中国湖南一带。这句诗暗示了三苗国在当时的政治混乱和愚昧之中。诗人通过对比舜帝的清明政治与三苗的昏庸状态,表达了对贤能统治者的向往和对无能统治者的批评。

  3. 茫茫旧楚祗芳草:旧楚指的是楚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这里的“芳草”象征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居乐业。然而,诗人紧接着提到“处处朱楼空断垣”,意味着虽然表面上繁华,但实际却空虚破败,反映出社会的现实状况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

  4. 不原耦耕招素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在古代中国,“耦耕”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活方式,意味着两个人一起耕作。而“素隐”则表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诗人不愿意像那些选择隐居的人一样放弃社会责任,而是要继续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展现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5. 再看良耜接深村:“良耜”是指农具中的犁,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具。此处表明诗人想要看到农耕文明继续传承,并希望这种古老的生产方式能够延续下去,为社会带来稳定和发展。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价值的重视和对现代化挑战的反思。

  6. 韩公守戒谁能用:韩公指的是唐代的韩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尤其擅长古文。诗人在这里可能借用韩愈的名字来强调自己的文学主张或批评某些文学创作上的不当行为。同时,“虎豹难凭折柳樊”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美的追求,以及对于破坏自然和谐的行为的强烈反对。

《和仁仲至荆门》是一首充满历史哲思与现实感慨的诗歌。通过对虞帝、三苗等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描绘旧楚的繁华与现状,揭示了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最后,通过表达对农耕文明的坚守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展示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责任感的坚持。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