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哲不同才,论心则皆仁。
去就不同趋,惟义乃可亲。
仁非比周用,推己以逮人。
义非楚越疏,顾不私其身。
伊谁觉后世,凛凛周先民。
姬公徂东山,流言起龂龂。
召公发金匮,王逆绣裳新。
它日奭有疑,不悦公未逡。
子往暨汝济,公语尤谆谆。
忠诚共白日,势利一飞尘。
姬家八百祀,盛业两公因。
其人不可见,此意常自真。
吁嗟刎颈士,一失为参辰。
我思尚友徒,表此三千臣。
【注释】
贤哲不同才,论心则皆仁。贤哲:指有道德才能的人。不才:没有才能的人。
去就不同趋,惟义乃可亲。去就:离开与留下的选择。
仁非比周用,推己以逮人。仁爱:对人的关爱之心。比周:结党营私。
义非楚越疏,顾不私其身。义:道义。
伊谁觉后世,凛凛周先民。是谁:谁又能。
姬公徂东山,流言起龂龂。姬公:周公旦。徂:到。
召公发金匮,王逆绣裳新。召公:周公旦。王:周成王,周武王的儿子。
它日奭有疑,不悦公未逡。它日:将来的那一天。
子往暨汝济,公语尤谆谆。你去吧,我劝他走这条路。
忠诚共白日,势利一飞尘。忠诚:忠贞不渝。
姬家八百祀,盛业两公因。八百祀:祭祀八百年。
其人不可见,此意常自真。这个人不能见到了,但这个意思却永远真实存在。
吁嗟刎颈士,一失为参辰。叹惜那些忠臣烈士,一旦失误就会像参星和辰星一样错分方向。
我思尚友徒,表此三千臣。我想与他们交朋友,表示对三千位大臣的怀念。
【赏析】
《寄张赵二相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天宝四年(745)所作。此诗是写给张相国、赵相国的三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位贤能宰相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情真意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位贤能宰相的深切怀念之情。其中“仁非比周用”等句子,表现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而“伊谁觉后世”等句子,则揭示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一首,诗人借张相国和赵相国之口,表达自己对两位宰相的赞美之情。张相国认为贤哲之人虽然才华不同,但只要能够论心则都为仁,就可以称得上是贤哲之人。赵相国则认为去就不同趋,但只有义才能与人为亲。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对两位宰相的赞美之情。
第二首,诗人通过描述两位宰相的不同命运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张相国因为被谗言所害而被迫离开,而赵相国则因为得到了君王的信任而得以重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宰相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第三首,诗人通过描述两位宰相的不同命运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张相国因为被谗言所害而被迫离开,而赵相国则因为得到了君王的信任而得以重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宰相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第四首,诗人借古人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诚和友谊的看法。他认为忠诚如同白日一般明亮,而势利则如同飞尘一般微不足道。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友谊的珍视之情。
第五首,诗人通过描述两位宰相的不同命运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张相国因为被谗言所害而被迫离开,而赵相国则因为得到了君王的信任而得以重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宰相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第六首,诗人借古人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诚和友谊的看法。他认为忠诚如同白日一般明亮,而势利则如同飞尘一般微不足道。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友谊的珍视之情。
第七首,诗人通过描述两位宰相的不同命运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张相国因为被谗言所害而被迫离开,而赵相国则因为得到了君王的信任而得以重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宰相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第八首,诗人借古人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诚和友谊的看法。他认为忠诚如同白日一般明亮,而势利则如同飞尘一般微不足道。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友谊的珍视之情。
第九首,诗人通过描述两位宰相的不同命运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张相国因为被谗言所害而被迫离开,而赵相国则因为得到了君王的信任而得以重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宰相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诗人借古人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诚和友谊的看法。他认为忠诚如同白日一般明亮,而势利则如同飞尘一般微不足道。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友谊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