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足潇湘湄,瘦藤拄衡岳。
寻山半吴楚,何意得雄邈。
青冥几石级,屐齿响荦硞。
低昂度翳郁,轩翥见披剥。
下视千万山,碧海潮初落。
无风浪自鼓,浮动汹岳岳。
谁云地南倾,鳌足有踸踔。
请看高几许,天近只一握。
高寒变冲融,三伏谢焦灼。
群松何人种,凛立傲冰雹。
况彼凡草木,跂望难簉著。
精庐凭佛力,云外聊自托。
上方连兜率,下界指蜗角。
道人洪河辩,万卷归领略。
汤休以诗鸣,澄观老禅缚。
相从尘垢外,一语符啐啄。
愁云结苍梧,来雁眇燕朔。
邺侯有旧隐,此兴吾数数。
不须理牙签,借问有三学。

【赏析】

此诗为诗人示示上封长老洪辩所作,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作者游衡山途中。

首联写诗人初到衡山时的所见所闻。“濯足潇湘湄,瘦藤拄衡岳。”潇湘即湖南。湄指水边。瘦藤,指衡山的青松翠竹。拄是支撑的意思。这两句说,我来到潇湘之湄,手撑着瘦藤,攀登衡山。

颔联承上启下。“寻山半吴楚,何意得雄邈”意思是在衡山半山腰,我找到了吴地和楚国的胜景;没想到这里竟有如此雄奇伟岸的景象。吴地指今江苏一带。楚国古时称其地为荆楚或吴越。雄邈,雄伟高远之意。

颈联“青冥几石级,屐齿响荦硞”,“青冥”,形容山路幽深。几石级,几处石级。履声,屐底与石相击的声音。硞,石上的苔藓。这句说:沿着青峻的山间小径前行,脚下踩着石级,发出响亮而有节奏的声音。诗人用“几石级,屐齿响硞”来表现山路的险峻和自己登山的艰难,同时以声音的清脆来反衬山路的高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艰辛之感,体现了杜甫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尾联“下视千万山,碧海潮初落”意思是俯瞰四周群山,只见大海涨潮刚刚落下。碧海,指洞庭湖。洞庭湖是长江中的一条大湖,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湖泊之一。这句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开阔胸襟,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命运的感慨。

尾联“无风浪自鼓,浮动汹岳岳”意思是:虽然周围没有风,湖水却像发怒一样汹涌澎湃,仿佛有千座高山在其中翻滚。这句写出了洞庭湖波涛汹涌的气势。

尾联“谁云地南倾,鳌足有踸踔”意思是:谁说南方地势会倾斜?你看那巨鳌的脚,多么矫健有力!这两句既写出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尾联“请看高几许,天近只一握”意思是:请你看看高处有多高?它离天只有一握的距离。这里的“高”指的是山峰的高度。这句既写出了诗人站在山顶上俯瞰整个洞庭湖时所看到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尾联“精庐凭佛力,云外聊自托”意思是:我的精庐就依靠佛力的力量才得以生存,我在云端之上暂且寄托自己的愿望。这里的“精庐”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佛力,佛教的力量。这句既写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仍然保持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尾联“上方连兜率,下界指蜗角”意思是:上方连着兜率天宫,下界则指蜗角之地。兜率天宫,佛教中一个极乐世界。蜗角,蜗牛壳上尖尖的角,比喻极小的地方,用来表示渺小和微不足道。这句既写出了诗人在面对困难时依然保持着乐观心态,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于未来的憧憬。

尾联“道人洪河辩,万卷归领略”意思是:这位道人洪河辩,拥有万卷书的知识,能够深入浅出地领会其中的道理。这里的“道人”指的是洪辩和尚。洪辩和尚是一位禅宗祖师,他的智慧和见识广博,令人钦佩不已。这句既写出了诗人对这位道人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决心和勇气。

末联“汤休以诗鸣,澄观老禅缚”意思是:汤休以诗歌闻名于世,而我却以禅学修行为荣。澄观禅师年纪已高,但依然执着于佛法修行。这里的“汤休”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绅,他以诗名扬天下。“澄观”则是指一位禅师的名字,他是一位禅宗祖师,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学修行的重视和执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