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颂酒夸两豪,使我读之如饮醪。
诗情不逐春光老,春在毫端尤婉好。
颇闻下堂小不佳,未欲颂公长者车。
不道芳菲成一梦,满城寒食藉梨花。
便把千峰名拟岘,同拨新醅酬阙典。
【注释】
先生颂酒夸两豪:先生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称赞两位大诗人。
使我读之如饮醪:让我读了像喝醪糟一样,即像吃酒一样。醪糟是一种用米发酵而成的一种食品。
春在毫端尤婉好:春天在笔尖上更显得婉约美好。毫端,笔尖。
下堂小不佳:我听说你写的《下堂》不是很好。
长者车:尊称别人的车子为“长者车”。这里是说吴元衡的车子。
不道芳菲成一梦:不知美丽的花已经凋谢,成为一场梦幻。芳菲,指春天的花。
满城寒食藉梨花:满城的寒食节都借了梨花的清香。寒食节这天禁火,吃冷食,插柳枝,赏花开。
便把千峰名拟岘:就以千峰来命名岘山,这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王逸少。
同拨新醅酬阙典:也把新酿的美酒用来报答朝廷的恩典。新酿的美酒是献给君王的,所以称为“阙典”。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吴元衡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共二十个字左右,言简意赅,含蓄隽永。
前两句写友人的诗歌,赞扬李白、杜甫的诗篇。“先生”二字既指友人,又暗含自己的敬仰。“酒”字双关,一是饮酒,一是美酒佳酿。“两豪”一词,既指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又含有两个才子之意。“颂酒”,就是赞颂两位大诗人的才华。“读之如饮醪”,即读李白、杜甫的诗就像喝醪糟一样,令人陶醉,心旷神怡。“春在毫端尤婉好”,这句诗是说春天的美好都在笔尖上得到了最好的表现和体现。“毫”是毛笔的代称,“端”是笔端,“婉好”是美好的意思。“春在毫端尤婉好”一句是说春天的美好都在笔尖上得到了最好的表现和体现。“春”是春天,也是笔尖上的毫毛,这里是指春天的美好都在笔尖上得到了最好的表现和体现。这一句是说春天的美好都体现在笔尖上,也就是比喻春天的美好都体现在诗句里。“春在”一句,是说春天的美好都体现在笔尖上。“尤婉好”是说春天的美好都体现在笔尖上。这一句是说春天的美好都体现在诗句里。这里的“尤”是尤其的意思,表示特别的意思。
第三句是说李白、杜甫的诗篇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下堂小不佳”一句,意思是说李白的《下堂诗》写得不太好。而作者却说“未欲颂公长者车”,就是说自己还没有赞美完李白的长者(指李白)的车子呢。这一句是说李白的诗写得不太好(指李白的《下堂诗》),但作者却没有直接说李白的诗写得不好,而是用了委婉的说法,说自己还没有赞美完长者(指李白)的车子呢。“下堂小不佳”中的“下堂”指的就是李白写的《下堂诗》。“长者车”指的就是李白的车子。“公”指的就是李白,“长者车”是尊称李白的车子,也就是形容李白的车子。“未欲”就是没有想要的意思,“颂公长者车”是说没有想要赞美李白的长者(即车子)。“未欲”的意思是没有想要,也就是说李白的诗写得不错,但作者还没有想要赞美李白的车呢。这一句是说李白的诗写得不错,但作者还没有想要赞美李白的车呢。
第四句是说李白的诗篇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芳菲成一梦”一句,意思是说美丽的花都已经凋谢了,只剩下梦中的回忆。“芳菲”指的就是美丽的花,“成一梦”指的就是美丽花都已凋谢了,只剩下梦中的回忆。“芳菲成一梦”中的“成”是形成的意思,“梦”指的就是梦中的回忆。“芳菲”指的是春天的花,“成一梦”指的是美好的回忆。“芳菲”指的是春天的花,“成一梦”指的是美好的回忆。“芳菲成一梦”中的“成一梦”指的是美好的回忆。“不道芳菲成一梦”,这一句是说不知道美好的花朵已经成为了一场梦境。“不道”是不知道的意思,“芳菲成一梦”指的是美好的回忆。“不道”是不知道的意思,而“芳菲成一梦”则是美好回忆的意思。“芳菲成一梦”中的“成”是形成的意思。“芳菲”指的是美好的记忆或回忆中的花朵,“成一梦”指的是美好的回忆。“芳菲成一梦”中的“成”是形成的意思。“芳菲”指的是美好的记忆或回忆中的花朵,“成一梦”指的是美好的回忆。
第五句是说满城的寒食节都借了梨花的清香。“满城寒食藉梨花”中的“藉”是指借助的意思,“藉梨花”指的是利用梨花的清香来点缀城市的寒食节。这一句是说满城的寒食节都借了梨花的清香来点缀城市的寒食节。“满城寒食藉梨花”,这里的“寒食”指的是寒食节,也就是清明节的时候,人们扫墓祭祖的时候。“藉梨花”是利用梨花的清香来点缀城市的寒食节,也就是用梨花的清香来装饰寒食节。
第六句是说将新的美酒与古人的诗词相比并。“便把千峰名拟岘”,这里的“拟岘”指的是比喻的意思,即把千峰比作岘山。这里的“岘”是指传说中的一个名胜古迹,也是古代诗人王逸少的墓地所在地。“便把千峰名拟岘”,这里的“拟岘”指的是比喻的意思,即将千峰比作岘山。“同拨新醅酬阙典”,这里的“同拨”,即一起拨动的意思,指的是一起把美酒拨出来。“阙典”指的是皇帝的恩典或恩典的事。这一句是说将新的美酒与古人的诗词相比并,一起把美酒拨出来来报答皇帝的恩典。这里的“同拨新醅酬阙典”中的“酬阙典”,指的是报答皇帝的恩典或恩典的事。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吴元衡的诗歌进行赞美,以及借用历史典故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和高超的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