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丽丹书,分合堕荒杳。
玉郎胡为来,高谊云共眇。
一年常惜日,四序乃过鸟。
安能久相留,话别情太悄。
离筵亦何有,瘴雨对蛮醥。
羞以蛙与蛇,茹以芹及蓼。
相将丹荔熟,怅望剥绛皎。
爱君温克姿,不被欢伯绕。
缅怀君祖烈,德粹学甚窈。
乃翁才情富,未试嗟折夭。
早交论金兰,晚契托萝茑。
顾惭兼金赠,聊用苦语晓。
发身在求仁,此理悟者少。
人虽处尘世,心盍度尘表。
凌霄而俯睨,万物孰不小。
规模要宏廓,闻见忌寡謏。
南方君子居,吾敢废强矫。
勿兴儿女恋,后会龟已兆。
千山空棱层,万水自漭渺。
行行得夷路,长辔策騕袅。
【注释】
丽丹书:美丽的书信。分合堕荒杳:离别的书信像坠地的落叶,飘落到荒凉的地方。玉郎胡为来:玉郎为何而来?高谊云共眇:高洁的志向和远大的抱负。一年常惜日:一年中总想珍惜时光。四序乃过鸟:四季更替如同鸟儿一般,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安能久相留:怎么能长久地在一起呢?话别情太悄:分手时的心情太伤感了。离筵亦何有:离筵上又有什么呢?瘴雨对蛮醥:瘴气笼罩下的雨,又是什么味道的呢?羞以蛙与蛇,茹以芹及蓼:用青蛙和蛇来下酒,吃芹菜和蓼菜。相将丹荔熟:等到荔枝成熟时。怅望剥绛皎:惆怅地看着剥开鲜红的荔枝。爱君温克姿,不被欢伯绕:喜欢你的温文尔雅的举止,不受到享乐之徒的诱惑。缅怀君祖烈,德粹学甚窈:追念你祖先的功绩,德行纯正学问深奥。乃翁才情富,未试嗟折夭:你的父亲才情出众,但还没有施展才华就被过早地去世了。早交论金兰,晚契托萝茑:早年结交朋友谈论诗文,晚年与朋友结为知己。顾惭兼金赠,聊用苦语晓:自己觉得拿金子作为礼物有些惭愧,只好以苦口婆心劝解。发身在求仁,此理悟者少:我出仕是为了追求仁政,但理解这个道理的人很少。人虽处尘世,心盍度尘表:虽然身处尘世,但内心要超越尘世之上。凌霄而俯睨,万物孰不小:凌驾于云雾之上俯视一切,世间万物还有什么不能超越的。规模要宏廓,闻见忌寡謏:胸怀要有宏大的格局,见识要广,不要怕别人嘲笑。南方君子居,吾敢废强矫:南方的君子居住在这里,我怎么敢放弃自己的坚强和正直呢?勿兴儿女恋,后会龟已兆:不要沉溺于儿女之情,因为将来相聚可能已经没有机会了。千山空棱层,万水自漭渺:千山万水空旷无际。行行得夷路,长辔策騕袅:走遍了平坦的道路,长鞭挥舞着。
【赏析】
《送张倩归衡岳》是一首送别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作者离开长安往湖南衡州(今衡阳)途中所作的。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倩的深切思念和对其美好前程的祝愿。
开头两句“鄙人丽丹书,分合堕荒杳”,表明了诗人对友人张倩的深深怀念和依依不舍之情。“分合”二字道出了两人之间的情谊之深、之重,即使分离也能彼此挂念。而“堕荒杳”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别离的凄凉和寂寞。
接着两句“玉郎胡为来,高谊云共眇”,则是诗人对张倩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这里既称赞张倩的人品高尚,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深深敬意。同时,这两句还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第三句“一年常惜日,四序乃过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张倩之间深厚的友情。这句诗意味着尽管一年之中总是担心时光流逝,但四季变换却如同鸟儿一般轻松自然。这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第四句“安能久相留,话别情太悄。”则是诗人对于未来重逢的期盼之情。他希望张倩能够留下,与他共度余生,但是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因此,只能默默地告别,心中充满了伤感和不舍。
第五句“离筵亦何有,瘴雨对蛮醥。”则是诗人对于离筵之上的情景进行了描绘。瘴雨、蛮醥等意象都带有一种异域风情,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神秘而美丽。
第六句“羞以蛙与蛇,茹以芹及蓼。”则是诗人对于美食的描绘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他以蛙和蛇来下酒,以芹菜和蓼菜入菜,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在他的笔下都变得美味无比。
第七句“相将丹荔熟,怅望剥绛皓。”则是诗人对于荔枝成熟时节的美好回忆。他曾经与友人一起品尝过荔枝,那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如今,又到了荔枝成熟的季节,他不禁想起了与友人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第八句“爱君温克姿,不被欢伯绕。”则是诗人对友人品质的评价和赞赏之情溢于言表。他称赞友人温文尔雅、品行端正,不会被世俗的享乐所迷惑。
第九句“缅怀君祖烈,德粹学甚窈。”则是诗人对友人祖先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感叹友人祖先的功绩卓著、德行纯正,并且学问渊博深厚。
第十句“乃翁才情富,未试嗟折夭。”则是诗人对于友人才能和命运的感慨之情。他发现友人虽然才情出众但却未能施展才华早早去世,令人惋惜不已。
第十一句“早交论金兰,晚契托萝茑。”则是诗人对友情岁月的感慨之情。他回忆起年轻时结交朋友、谈论诗文的时光,以及晚年与朋友结为知己的日子。这段岁月对他来说是多么宝贵啊!
第十二句“顾惭兼金赠,聊用苦语晓。”则是诗人对于送礼的惭愧之情溢于言表。他觉得自己拿着金子作为礼物有些惭愧,于是只能用苦涩的语言来劝说张倩。
第十三句“发身在求仁,此理悟者少。”则是诗人对于仁政理想的追求之情溢于言表。他希望能够出仕以求仁政,但理解这个道理的人却不多见。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第十四句“人虽处尘世,心盍度尘表。”则是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之情。他虽然身处尘世之中,但内心却要超越尘世之上。这体现了他追求自由、超脱的心态。
第十五句“凌霄而俯睨,万物孰不小。”则是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之情。他俯瞰万物,发现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植物等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也是一种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第十六句“规模要宏廓,闻见忌寡謏。”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之情。他希望心胸要宽广豁达、见识要广博而不受外界干扰。这是一位理想主义者的人生追求。
第十七句“南方君子居,吾敢废强矫。”则是诗人对自己品格的自信之情。他愿意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原则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这是一种对自己信仰的坚定信念。
第十八句“勿兴儿女恋,后会龟已兆。”则是诗人对友情未来的展望之情。他不希望因为儿女私情而影响彼此的未来关系,毕竟他们的相遇是偶然的缘分而不是必然的结果。这也是对友情的一种珍视和呵护。
第十九句“千山空棱层,万水自漭渺”则是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之情。他看到了千山万水的景象辽阔而壮丽,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这是一幅充满诗意和浪漫的画面。
最后一句“行行得夷路,长辔策騕袅”则是诗人对于旅程结束的期待之情。他希望一路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并且在旅途中享受一段悠闲的时光。这是对旅行的一种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