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如走马,倏忽千群过。
水从云际来,舟疑天上坐。
羁孤猿失群,往复蚁旋磨。
五韵写中肠,悲词成楚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以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泛歙溪用老杜诗青惜峰峦过为韵”,然后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分析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最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概括和鉴赏。此题要求逐句释义并给出注释,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是一道古诗文的赏析,要求考生对某一首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思想感情、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然后结合诗歌的主旨进行综合赏析。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诗歌,从诗歌中提炼信息,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答题时要注意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答案】
①观山:看山;②走马:奔跑;③倏忽:形容时间极短。④云际:云层之上;⑤疑:好像。⑥羁孤:囚禁;⑦猿:指失群的猿猴。⑧蚁旋磨:蚂蚁盘旋于磨石之间。⑨楚些:古楚地方的歌调。⑩悲词:哀伤的歌词。
译文:
观赏黄山,犹如骏马奔驰;千山万壑,瞬息间掠过身旁。
飞流直下三千尺,黄山之水奔腾而来;船如天外行云,恍若神仙遨游。
囚徒般的孤猿失去同伴,来回盘旋,似在旋转磨盘;五言诗篇抒发内心悲愤,哀声如楚地歌声。
赏析:
《泛歙溪用老杜诗青惜峰峦过为韵》是一首七绝。作者以写景起首,接着由景入情,借黄山的雄奇壮美,抒写了自己的壮志难酬、壮志凌云之情。
前两句,写自己游览黄山的所见。第一句写远望黄山。第二句写近观黄山。诗人登山观景,仿佛置身于骏马之中,山峦叠嶂,一转眼就过去了。这两句是写景,却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它融进诗人的感情色彩,使景色具有了人的感情色彩;同时,也写出了诗人观山的感受:既惊愕又喜悦。
第三四句写山中之水。“云际”二字,把山中之水写得高峻而雄伟。水流湍急,舟行如飞,令人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最后两句写山猿失群。“羁孤”二字,把山猿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它们失群之后,四处徘徊,不得自由,真有“哀鸣转旋磨”之感。这一联是移情于物,即通过动物的动作来表现出人的心境。“往复”二字,把山猿的行动表现得十分逼真。
抒发感慨。诗人在欣赏黄山的壮美风光之际,不禁联想到历史上的爱国诗人杜甫。诗人以杜甫的《登高》诗为题,借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