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筏沿村径,囊沙壅市门。
苍鳞封老干,黄耳上陈根。
屋破容身窄,天低望眼昏。
溪边高树杪,犹有系舟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的要求,然后依据要求对诗歌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具体到本题,第一小题“罨画连雨溪涨丈馀雨霁水落喜而赋诗二首”,这是全诗的第一联,“罨画”指的是以草覆盖水面,形成一种自然景观,“连雨”指的是连续下雨。这一句的意思是:雨水将水面染得如同一幅绘画,连成一片,涨得有几丈高,雨过天晴之后,水流回落,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两首诗。第二小题“编筏沿村径,囊沙壅市门”,这两句是全诗的第二联,写诗人在回家的路上看到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沿着村边的小路,把竹筏捆扎在一起,把沙袋装进船里;我用泥袋子装满沙袋堵塞了城门。第三小题“苍鳞封老干,黄耳上陈根”,这两句是全诗的第三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色,也即他所见之景。这两句的意思是:苍翠的鱼鳞般的草木覆盖在古老的树枝上,黄色的鱼耳一样的浮游生物爬上了枯死的树木。第四小题“屋破容身窄,天低望眼昏”,这两句是全诗的第四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也即他所见之景。这两句的意思是:屋子破旧不堪,只能容身其中,抬头仰望天空很低,视线变得模糊不清。第五小题“溪边高树杪,犹有系舟痕”,这两句是全诗的最后一联,写诗人所看到的景色,也即他所见之景。这两句的意思是:溪流旁边高高的树梢上有痕迹,还留着我的小船。最后第六小题“赏析”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评价。
【答案】
译文:雨后溪水暴涨,漫过了岸边的路,我只好用竹筏和布袋装沙石来堵住它。
赏析:
此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夏秋之际。作者因被免职,回到老家,途中经过一条溪流,看见溪水暴涨,便用竹子编织成的筏子装沙袋堵在溪水中,以防洪水泛滥,同时写了两首诗。
前四句写诗人在归途中遇到洪水,为避免洪水泛滥,不得不用竹筏、布袋等装沙石堵在溪中,写出了诗人的无奈。
后三句描写眼前的景象,诗人站在溪边远观,只见高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却只有几颗果子可以食用,而且由于水位上涨的缘故,视野也变得模糊不清。
后半部分写的是诗人在归途中看到的景象。诗人站在溪边远观,只见高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却只有几颗果子可以食用,而且由于水位上涨的缘故,视野也变得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