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散乌藤杖,风流白接离。
分茵前席满,载酒后车随。
食鼎罗千指,歌钟拥十眉。
凄凉今夜月,空照习家池。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诗句解读及注释
- 萧散乌藤杖:描述了拄着一柄乌藤制成的拐杖,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乌藤是黑色或暗棕色的藤蔓植物,这里用以形容杖的颜色和材质。
- 风流白接离:这里的“风流”指的是举止优雅、风度翩翩,而“白接离”是一种植物名,可能是某种花卉或者草本植物,用来比喻人的风采。
- 分茵前席满:分指分开,茵指垫子,前席满则是指座位周围都坐满了人。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宴会上座无虚席的场景,表达了主人的慷慨和受欢迎程度。
- 载酒后车随:载意味着携带,后车随指的是马车跟随着主人的车。这句话描绘了主人出行时有随行的马车,显示了主人的地位和财富。
- 食鼎罗千指:食鼎指的是用于盛放食物的大鼎,罗千指则是形容鼎里的食物丰富多样,数量众多。这句话描绘了宴席上丰富的食物供应,展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
- 歌钟拥十眉:歌钟指的是乐器,这里可能是指笙、竽等吹奏乐器,拥十眉则形容音乐演奏者众多,眉毛都挤在一起了。这句话描绘了宴乐的场面,热闹非凡。
- 凄凉今夜月:凄凉在这里用来形容孤独、寂寞的心情,夜晚的月光显得更加清冷、寂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这样一个夜晚,感受到的孤独和哀愁。
- 空照习家池:习家池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池子,这里用来象征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月光虽然明亮,但无法照亮诗人的心灵深处。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译文
萧洒的乌藤拐杖,飘逸如风的自由姿态;
宴会前席满满当当地坐着众人,马车紧随其后。
丰盛的宴席上美食琳琅满目,乐师们奏响美妙的音乐声声入耳;
今夜的月色清冷,独自面对习家的池水空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宴会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热闹而豪华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感受。诗人通过使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夜晚,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整体上,这首诗以宴会为载体,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欢乐与悲伤,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