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衣冠污尘土,戴盆望天那得睹。
青黄不著爨下焚,糟粕空传纸上语。
判花视草迹已陈,十年闭口不论文。
君诗蔼蔼春云似,来吊湘江九死魂。
注释:
零落的衣冠被尘土玷污,戴上盆子抬头望天那能见到。
青色黄色没有着落在灶上烧制,糟粕空传纸上的文字。
判花判草的迹象已经陈旧,十年闭口不论文墨。
你的诗歌蔼蔼春云似,来吊湘江九死魂。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诗人通过描写张正民的诗句,赞美了他的诗歌。
第一句“零落衣冠污尘土”,描绘了张正民的诗作在尘埃中显得黯淡无光。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诗人比作一个被尘土覆盖的人,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作品的晦涩难懂。
第二句“戴盆望天那得睹”,表达了对张正民诗歌理解的困惑。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将作者比作一个戴着盆子的人,想要看到天空却无法实现,寓意了诗人对于诗歌的理解之难。
第三句“青黄不著爨下焚”,描述了诗歌的糟粕性质。在这里,“青黄”指的是颜色,而“著”则是附着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诗歌中的精华和糟粕都没有附着在某个具体的事物上,暗指诗歌内容杂乱无章。
第四句“糟粕空传纸上语”,进一步强调了诗歌中无用的部分。诗人认为诗歌的内容空洞,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一堆纸上的文字。
第五句“判花视草迹已陈”,形容诗歌的痕迹已经被时间所冲刷。这里用“判花”和“视草”两个词来形容诗歌的陈旧,意味着诗歌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第六句“十年闭口不论文”,表示十年来一直沉默不言,不再讨论诗学问题。这里的“闭口”暗示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淡薄态度。
最后一句“君诗蔼蔼春云似,来吊湘江九死魂”,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这里用“春云”来形容张正民的诗歌,将其与春天的云彩相比,表达了对其诗歌的喜爱和敬仰之情。同时,“来吊湘江九死魂”则表达了诗人对张正民诗歌的哀悼之情,将他比作一位经历了九次死亡仍坚持写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