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源閟仙扃,一线下佛龛。
来从白马洞,聚作乌龟潭。
触石细瑟瑟,循除走涵涵。
漱齿类啮雪,湔衣真佩蓝。
醉红洒面醒,衰白照影惭。
延缘遂清景,拄策纵幽探。

【注释】

“真源”:指庐山,是道家修炼的胜地。

“閟仙扃”:紧闭仙人之门。

“一线下佛龛”:指龟潭像一尊佛像下的石室。

“来从白马洞,聚作乌龟潭”:来自白马洞的泉水汇成乌龟潭,即在庐山山北麓。

“触石”句:“触石细瑟瑟”(意为石头表面光滑如丝),形容水声。

“涵涵”句:“循除走涵涵”(意为顺着溪流而下),形容流水之声(潺潺)。

“漱齿”句:“漱齿类啮雪”(意为漱口时好像在嚼雪),形容水凉而清澈(清冷)。

“湔衣”句:“潄衣真佩蓝”(意为洗去衣服上的污垢就像佩戴蓝色的衣带),形容水质之美。

“醉红”句:“醉红洒面醒”(意为酒醉了满脸通红醒来后),形容阳光灿烂。

“衰白”句:“衰白照影惭”(意为白发映照在水中,自己感到惭愧),形容水面倒影。

“延缘”句:“延缘遂清景”(意为沿着溪流前行,欣赏美景),形容游赏。

“拄策”句:“拄策纵幽探”(意为拄着拐杖随意探索),形容游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庐山瀑布和溪流的诗。全诗以瀑布为第一景,先写“真源”,再写“下佛龛”,然后写“白马洞”,最后写“乌龟潭”。诗人对瀑布、潭、涧、石等景色作了精细的描绘,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首联“真源閟仙扃,一线下佛龛”,点出作者游庐山的地点——庐山,并交代了游览的顺序。庐山,又名匡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郊,三面临江。山势雄伟,风景秀美,自古以来被誉为神仙所居之地。诗人开首就点明游踪,为下文写庐山瀑布和溪流打下基础。

颔联写庐山瀑布。瀑布由庐山西北的马尾泉发源,经大林寺、小三峡流入汉阳门外的大江中,故称马尾泉。诗人把瀑布比作佛龛里的佛像,写出了瀑布的神奇。

颈联写游历庐山所见瀑布与溪流。“触石细瑟瑟,循除走涵涵。”水流经过山石,发出的声音细碎;顺着溪岸流淌,形成的声音又浑厚。

尾联写游历庐山所见溪流的美景。“漱齿类啮雪,湔衣真佩蓝。”水流清凉,好像能洗净人的牙齿,又好像是洗去了身上的污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游庐山时所作。全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