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藏红树三生缘,地涌青莲诸佛现。
又见冰华此夜开,一盖亭亭倚天半。
月中桂树影婆娑,海底珊瑚光璀璨。
褰帘已化白银阙,照室尽成青玉案。
悬知不受众目怜,端为使君娱一盼。
何用孤松腹上生,行向三槐庭下见。
郭守冰,字子章,号东原。他是宋代诗人。他一生坎坷,屡试不第,后任国子监主簿,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永州教授。
【注释】:
(1)云藏红树三生缘:指树木和云彩仿佛是三世之缘。
(2)地涌青莲诸佛现:指地上出现青莲如佛。
(3)又见冰华此夜开:指雪花飘落,如同莲花开放。
(4)一盖亭亭倚天半:形容雪像亭亭玉立的莲花,洁白无瑕,高悬于天空中。
(5)月中桂树影婆娑:在月光下,桂花的影子摇曳多姿。
(6)海底珊瑚光璀璨:指海底的珊瑚光彩夺目。
(7)褰帘已化白银阙:打开窗户,已经变成银白色的宫殿。
(8)照室尽成青玉案:室内的光线明亮如青玉般的案台。
(9)悬知不受众目怜:知道不会被众人所怜悯。
(10)端为使君娱一盼:是为了让主人高兴而开的。
(11)何用孤松腹上生:为什么要在树的腹部生长。
(12)行向三槐庭下见:会在路上出现在三棵槐树下。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诗。前四句写景,后六句抒情,以雪喻人,以雪拟物,形象生动,意境清幽。全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
首二句“云藏红树三生缘,地涌青莲诸佛现”。意思是说,这云和红树林有着三世的缘分,这大地涌出青莲似的莲花,诸佛显现出来。“云藏”和“地涌”都是夸张手法,把云和地写得好像有生命一样,好像它们有感情一样,好像它们与作者有前世之缘一样。
后二句“又见冰华此夜开,一盖亭亭倚天半”。意思是说,又看见雪花在这夜晚开放,犹如亭亭玉立的莲花,洁白无暇,高悬于天空之中。这里的“冰华”是指雪花。
接下来“月中桂树影婆娑,海底珊瑚光璀璨。”意思是说,在月宫中的桂花树枝叶婆娑,海底的珊瑚光彩灿烂。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花比作月宫的桂树,把海水里的珊瑚比作海底世界的珊瑚。
“褰帘已化白银阙,照室尽成青玉案。”意思是说,拉开窗帘已经是银白色的宫殿,照在屋里的光就是青玉制成的案台。这里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窗帘比作是银制的宫殿,把室内的光线比作是青玉制成的案台。
“悬知不受众目怜,端为使君娱一盼。”意思是说,我知道不被大家所怜惜,但是这只是为了让我主人高兴而开的。这里的“众目”指众人的目光或眼光。这句的意思是说我虽然不被大家所怜惜,但我这么做是为了让我主人高兴,让他开心一笑。
最后两句“何用孤松腹上生,行向三槐庭下见。”意思是说,何必要在树上生一个孤零零的瘤呢?它一定会在庭院里长出来的。这里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出肯定的意思。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中间四句,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愿望;最后两句,运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淡然和豁达。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