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无策信冯亭,上党须贪泽起兵。
赵括母言犹不听,当时谁肯计长平。
在古代中国,长平之战是一次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由秦国将领白起指挥,对赵国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这场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也是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来看诗句的翻译:
- “邯郸无策信冯亭”:赵国没有办法,只能信任冯亭的建议。
- “上党须贪泽起兵”:上党地区必须依靠贪污才能发动叛乱。
- “赵括母言犹不听”:赵括的母亲的话他还是不听。
- “当时谁肯计长平”:当时的人们是否愿意为长平之战出谋划策?
接下来是译文和注释:
- 译文:“邯郸没有好办法就听信了冯亭的建议;上党必须依靠贿赂才能起兵反抗。赵括的母亲劝他不要出战,但他还不听,结果被秦军所败。”
- 注释:“冯亭:战国时赵国人,因建议赵王以割地求和而被任用。长平:地名,在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南。赵括:赵武灵王的儿子,后继其父职,为将率军与秦国作战。泽:指上党地区。起兵:发动叛乱。赵括:即赵括,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因战败被秦将白起所杀。计:计谋,策略。“
对这首诗的赏析:
《长平怀古》是宋代文学家文彦博所作,这首诗通过对长平之战的历史回顾,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历史的尊重。诗中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民的伤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于历史教训的重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历史的敏感和对于战争后果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长平怀古》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代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和平、公正和人类发展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