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茅屋里,避世隐墙东。
瀹茗知泉味,栽桑助女工。
高歌牛背笛,稳棹艇头风。
忆昔天随子,相逢乐在中。
【注释】
桑磐赠赵隐居:指唐代诗人王绩的《古别离》,其中有“相逢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句子。
茅屋:简陋的房屋。
避世:隐居。墙东:隐士常在东边建室居住。
瀹茗:烹茶。
栽桑:种桑养蚕。助女工:帮助女工。
牛背笛:即牧牛笛。
棹艇头风:划船时用桨拨水使船前进。
天随子:道教中传说人死后魂魄升天,称为天随子。
乐在中:快乐在中间。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湖南茅屋里一个隐居者的生活和心态。诗的前两句交代了隐居者的居处、生活状态,后三句则描写他的日常生活、劳动以及娱乐休闲活动。
首联写他住的地方,说他住在茅屋中,过着隐居的生活。“避世”,表明他不愿与世俗之人打交道,而是选择隐居生活。“避世隐墙东”,说明他在东面建了房子。
颔联写他的劳动生活。“瀹茗知泉味”,喝着山泉水沏的茶,品味其中的甘美;“栽桑助女工”,自己种植桑树,并帮助女工们养蚕。“瀹茗知泉味”表现了隐居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栽桑助女工”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关心。
颈联写他的娱乐休闲活动。“高歌牛背笛”,在牛背上吹起笛曲,尽情地歌唱;“稳棹艇头风”,划着小船,在水上平稳地行驶。
尾联写他的感慨和快乐。“忆昔天随子”,回忆起过去道教上清派创始人张天师曾说过的话,说人们死后可以升天成仙;“相逢乐在中”,“相逢”指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中”是中间的意思,意思是说他们相遇在一起,感到快乐。这两句表达了隐居者的乐观、豁达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隐居者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