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溪上柳初黄,荆竹冈头日正长。
独木小舟轻似纸,一尊促席稳于床。
树从坡去无人识,水出山来带药香。
应有居民解秦语,为言昭代好还乡。

乙未正月,我弟弟棹着小船,到西溪的深处去游览,到了愁绝的地点,无法前行,只好在溪边的树下休息。这时有两株榕树非常奇异,清幽的树荫可以遮住数十张榻子,水东的老人曾经在这里饮酒。

杨梅溪边柳树初黄,荆竹冈头日正长。
独木小舟轻似纸,一尊促席稳于床。
树从坡上去无人识,水从山里来带药香。
应有居民解秦语,为言昭代好还乡。

注释:

  • 乙未:农历年份,此处指乙未年。
  • 正月:农历新年,此处指正月。
  • 与(yǔ):一同,这里表示一起。
  • 舍弟:兄弟中的弟弟。
  • 棹:船桨。
  • 西溪:地名,可能是诗人游历过的一个地方。
  • 愁绝处:形容景色美丽但令人忧愁的地方。
  • 度:越过,经过。
  • 归:返回,这里指的是回去休息。
  • 溪侧:溪边的树下。
  • 榕树:一种大型落叶树,常绿树种。
  • 清阴:清凉的树木阴影。
  • 可庇:可以遮荫。
  • 数十榻:指几十张床铺。
  • 老人:这里的老人可能是当地的居民。
  • 水东:地名,可能是诗人游历过的一个地方,具体位置不详。
  • 酒:这里指美酒。
  • 下云:即下文所说的“药香”。
  • 秦语:陕西方言。
  • 昭代:指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7),唐代一个繁荣的时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历西溪时写的一首五言诗。全诗通过描绘西溪的自然风光、人文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杨梅溪上柳初黄”,以杨柳的绿色映衬出春天的生机勃勃,营造出宁静而美丽的景色。次句“荆竹冈头日正长”,则描绘了荆竹岗头的阳光普照,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这两联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三联“独木小舟轻似纸,一尊促席稳于床”,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诗人自己。诗人乘坐的小舟虽然轻如纸张,但却能稳稳地坐在上面,这种独特的感受让诗人感到无比的舒适和自在。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诗人在游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树从坡上去无人识”,描述了诗人在游玩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奇特的景象。这些景象可能并非常见之物,因此让人感到新奇和惊奇。“水从山里来带药香”,则描绘了溪水的清澈,以及溪水中散发的香气。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西溪的美丽景色和清新空气。

最后两句则是对当地居民生活状况的描述。“应有居民解秦语,为言昭代好还乡”,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地人的热情好客和乐于助人的态度的赞赏。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情感寄托和文化传承的认同。

这首诗通过对西溪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美好愿景。同时也展示了诗歌作为表达情感和审美体验的重要载体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