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许幽人晓梦长,朝朝亲炷佛前香。
有诗为爱袁家渴,无病缘抄陆氏方。
身杂蜑中谁是我,食除蜿外总随乡。
白沙翠竹门前路,疑出西郊向草堂。

【注释】

幽人:深居简出的人,指隐士。梦长:梦时间长,即夜卧不寐。朝朝:每天。炷(zhù):点燃。陆氏方:陆羽《茶经》。有诗为爱袁家渴:指有诗歌来歌颂袁州(今江西宜春)的山水之美。袁家渴:袁州城北的一座山名。无病缘抄陆氏方:指没有疾病,便抄录陆羽《茶经》来学习烹茶之道。陆氏方:陆羽《茶经》,是唐代茶叶生产技术与茶道的总结。《茶经》分上、中、下三卷,主要论述了制茶的工具、方法、品质要求、饮用方法等。身杂蜑中谁是我,食除蜿外总随乡:身在蛮夷之地,谁又能与我相提并论?除了蚯蚓之外,其它食物都跟着乡俗而变化。蜑(dàn):南方水边居民,以船为家。蜿:蚯蚓。白沙翠竹门前路,疑出西郊向草堂:门前是白沙和翠绿的竹子,怀疑是从西边郊外通向草堂的路。西郊:泛指西边的郊野。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诗人隐居于袁州城外的别墅,过着清幽的生活,经常在佛前烧香礼佛。这首诗就是他在佛寺里吟咏袁州山水之作。

“未许幽人晓梦长”,起句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说:“我不赞同那些隐居者在黎明时分就入梦境,他们往往贪恋那虚幻的美梦,不肯醒来。我宁愿日日夜夜亲热地烧上一炷香,虔诚地为佛祖祈福。”这里,诗人把“幽人”理解为隐居者,把“幽人”比作“晓梦”,把“幽人”比作“长梦”。可见诗人对隐居生活是向往的,但并不满足,他渴望的是能如释迦牟尼那样觉悟。“朝朝亲炷佛前香”,说明诗人每日都要烧香祈祷;“朝朝”表明这是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下去,这体现了他虔诚修行的一面。

接着两句,诗人转向对大自然的描绘,写出了他对袁州山水的喜爱:“有诗为爱袁家渴,无病缘抄陆氏方。”“袁家渴”是指袁州城西北边的一汪清潭,因而得名。诗人说:我之所以喜爱这袁州城外的一汪清澈的泉水,那是因为我常常在这里写下赞美它的美好诗篇。“有诗为爱袁家渴”中的“袁家渴”,实际上指的是袁州的山水。诗人说:我之所以喜欢这袁州城外的一汪清潭,那是因为我常常在这里写下赞美它的美好诗篇。“无病缘抄陆氏方”,意思是说:我没有病的时候,就会抄录陆羽的《茶经》来学习烹茶之道。陆羽《茶经》,是唐代茶叶生产技术与茶道的总结。《茶经》分上、中、下三卷,主要论述了制茶的工具、方法、品质要求、饮用方法等。“无病缘抄陆氏方”,表明诗人在隐居时,仍不忘学习知识,勤于实践。

接下来两句是说:我在山林之中,杂居在那水族之间,谁能和我相比?除了蚯蚓之外,其他的什么动物都可以随意食用。这句的意思是说:我在山林之中,杂居在那水族之间,谁能和我相比?除了蚯蚓之外,其他的什么动物都可以随意食用。这里的“蜑(dan)”,是指南方水边居民,他们以船为家。“食除蜿外总随乡”意思是说:除了蚯蚓之外,其他的什么动物都可以随意食用。这里的“蜿”,是指蚯蚓。诗人用“蜑”、“蜿”二字,表现了他生活在水乡泽国之中的悠闲自得。

最后两句,诗人描写了他所住的房子门前的道路,并由此想到自己从西边郊外通向草堂的去处:“白沙翠竹门前路,疑出西郊向草堂。”意思是说:白沙翠竹环绕着我家的大门,我疑心是从西边郊外通向草堂的路上经过的。“西郊”泛指西边的郊外。“向”表示方向、目标的意思。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以及勤于学问的品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