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敲门细细应,老翁方曲昼眠肱。
鱼陂旧种千头鲙,桑径新窠十亩缯。
菜足尚堪分地主,米馀翻欲供邻僧。
平生雅有乘桴兴,咫尺沧溟去未能。
注释:
细细敲门细细应,老翁方曲昼眠肱。
鱼陂旧种千头鲙,桑径新窠十亩缯。
菜足尚堪分地主,米馀翻欲供邻僧。
平生雅有乘桴兴,咫尺沧溟去未能。
赏析:
闲居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组诗共二首,写于公元76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春天。这组诗通过描写作者与邻里、亲友的交往,反映出他当时虽已辞官家居,但依然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心情。
细细敲门细细应,老翁方曲昼眠肱。
鱼陂旧种千头鲙,桑径新窠十亩缯。
菜足尚堪分地主,米馀翻欲供邻僧。
平生雅有乘桴兴,咫尺沧溟去未能。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细细敲门细细应,老翁方曲昼眠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生活图:轻轻敲着门,听到应答的声音;老翁在曲午时分,正悠然地睡着。这里的“细细”和“肱”都是形容词,“细”字写出了敲门声的柔和,而“肱”则形容老翁悠闲的状态。
第二首诗的前两句:“鱼陂旧种千头鲙,桑径新窠十亩缯。”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鱼陂上的千头鲙已经长成,桑径上的十亩缯也长得很好。这里的“鲙”和“缯”都是动词,分别表示鱼肉和蚕茧的意思。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农业生活的熟悉和热爱,而且也表达了他对农民辛苦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第三首诗的前两句:“菜足尚堪分地主,米馀翻欲供邻僧。”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自家的菜足够分给别人,而且还能有余;而自己家的米却不足以供给邻居僧人。这里的“菜足”和“米馀”都是动词短语,分别表示菜和米的数量充足。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家生活的满足和自豪,而且也表达了他对邻里和睦、互助友爱的精神风貌的赞美。
最后一句:“平生雅有乘桴兴,咫尺沧溟去未能。”则是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情。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虽然我一生都有过乘船远行的想法,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现在还无法实现这个愿望。这里的“沧溟”指的是大海,而“未能”则表示尚未能够实现。这句话既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向往,也体现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