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曾为客到江阳,塞上萧条断旅肠。
歌动竹枝终日楚,笛吹梅弄数声羌。
仰天太息偷衔愤,被发惊呼不为狂。
校尉自能青白眼,肯教牛尾一般黄。
注释:这首诗是赠与泸县的丘明善。
首联:可曾为客到江阳,塞上萧条断旅肠。可曾为客到江阳,意为曾经到江阳作客吗?塞上萧条断旅肠,意为塞上荒凉,使诗人心中愁肠已断。
颔联:歌动竹枝终日楚,笛吹梅弄数声羌。歌动竹枝终日楚,意为歌声使整日都沉浸在忧愁之中,竹枝词原是一种民间歌曲,此句中用它来形容诗人整天都处于忧伤之中;笛吹梅弄数声羌,意为笛声吹奏着梅花的曲子,声音有几次回荡在羌地。羌族主要居住在西北地区,此句中用它来形容笛声传得很远。
颈联:仰天太息偷衔愤,被发惊呼不为狂。仰天太息偷衔愤,意为仰望天空,叹息不止,心中充满愤懑;被发惊呼不为狂,意为披散头发,惊叫着,并非因为狂乱。
尾联:校尉自能青白眼,肯教牛尾一般黄。校尉自能青白眼,意为校尉自己就能辨别是非曲直,不会像那些昏庸的官吏那样,只知一味地偏袒和纵容,把黑白颠倒,让牛尾巴一样的黄色官服成为他们的代名词;肯教牛尾一般黄,意为难道他们肯让那些黄色官服成为他们的代表颜色吗?
赏析:全诗共四联,每联都有一句关键句子,第一联“可曾为客到江阳,塞上萧条断旅肠”中的“可曾”,第二联“歌动竹枝终日楚”,“羌”等都是诗歌中的关键词。整首诗以抒情为主,通过对塞上萧条、笛声飘荡等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有对官场的不满和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