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贤幸脱龙蛇岁,上圣应怜虮虱臣。
忆与政和同度岭,朝来已点四年春。

【注释】

甲午元日:即农历的岁首。甲子,天干地支纪年法,甲午即是木鼠年,乙未是火猪年。

非贤幸脱龙蛇岁:指金人南侵,中原沦陷,宋室南渡,国家多难,诗人自谓不幸生逢此乱离之岁。

上圣应怜虮虱臣:意谓圣明君主应当体恤下情,怜悯自己这样的微贱之辈,为国效力,报效国家。上圣,指皇上。虮虱,虫名,比喻小人。

忆与政和同度岭:指诗人与友人王师宪一同渡过五岭,赴任广东。政和,南宋高宗赵构年号(1111–1118),广东路经略副使,广东安抚使司事,兼领广南路安抚使。

朝来已点四年春:指诗人于绍兴八年至十六年间,四次担任广东安抚使司事,共六年时间。朝来,早晨起来;点,统计。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1134年(南宋绍兴八、九年),时在广东路任安抚使司事。诗人以“甲午元日”为题,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高远,语言流畅。

“非贤幸脱龙蛇岁”,言自己不幸生在乱世之中,为国家所不容。诗人以“龙蛇”喻指金人,“非贤”,指自己的不幸身世遭遇。“幸脱”,意谓脱离苦难的岁月。“龙蛇岁”暗指金人南侵,中原沦陷,宋朝南渡,国家多难,诗人自谓不幸生逢此乱离之岁。

“上圣应怜虮虱臣”,意谓圣明的君王应当体恤百姓疾苦,怜悯自己这样的人,为国效力,报效国家。“上圣”,指皇上。“应怜”,应该怜悯。“虮虱臣”,比喻自己这样卑微的人。虮虱,虫名,比喻小人。“怜”,怜惜,同情。

“忆与政和同度岭”,言诗人与朋友王师宪一同渡过五岭,赴任广东。“政和”,南宋高宗赵构年号(1111–1118),诗人时任广东安抚使司事,兼领广南路安抚使。“度岭”,渡过五岭。岭南,泛指南方五岭以南地区。

“朝来已点四年春”,指诗人于绍兴八年至十六年间,四次担任广东安抚使司事。“朝来”,早晨起来;“点”,统计。“四年春”,“四”字重复,意谓已经度过四个春天了。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忠诚之心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