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酒薄邯郸围,西河渡桥南越悲。
岁调红藤百万计,此古一作无穷时。
去年采藤藤已乏,今年采藤藤转竭。
入山十日脱身归,新藤出土拳如蕨。
淇园取竹况有年,越山采藤输不前。
今年输藤指黄犊,明年输藤波及屋。
吾皇养民如养儿,凿空为此谋者谁。

诗句释义与赏析

探究宋代唐庚《采藤曲效王建体》诗意与背景

  1. 诗作原文
  • 鲁人酒薄邯郸围
  • 西河渡桥南越悲
  • 岁调红藤百万计
  • 此古一作无穷时
  • 去年采藤藤已乏
  • 今年采藤藤转竭
  • 入山十日脱身归
  • 新藤出土拳如蕨
  • 淇园取竹况有年
  • 越山采藤输不前
  1. 诗句注释与译文
  • 注释:
  1. 鲁人酒薄邯郸围:指鲁地的酒价低廉,但不足以抵抗来自邯郸的压力。
  2. 西河渡桥南越悲:形容西河流经之地因战事或自然灾害而哀叹。
  3. 岁调红藤百万计:每年征收的红藤数量巨大,反映了官府对民间资源的大量征用。
  4. 此古一作无穷时:暗示这种征税行为是长久且无休止的。
  5. 去年采藤藤已乏:表明由于连年征税,原本充足的藤条已经枯竭。
  6. 今年采藤藤转竭: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供采伐的资源越来越少。
  7. 入山十日脱身归:描述采藤人在深山中劳作十天后成功脱身返回。
  8. 新藤出土拳如蕨:描绘新生藤条的嫩芽如同拳头般小,生机勃勃却脆弱不堪。
  9. 淇园取竹况有年:指淇园取竹已有多年历史,反映出长期的传统和依赖。
  10. 越山采藤输不前:指出在越山采收藤条时,运输困难,难以前进。
  • 译文:
  1. 鲁人酒薄邯郸围,西河渡桥南越悲:描绘了鲁地酒价低微,人们因战争和生活困苦而感到悲伤。
  2. 岁调红藤百万计,此古一作无穷时:每年征收大量的红藤,这种税收是无尽的。
  3. 去年采藤藤已乏,今年采藤藤转竭:去年采伐后的藤条已经耗尽,今年的藤条也所剩无几。
  4. 入山十日脱身归,新藤出土拳如蕨:在深山中工作十天后能够脱身,发现新生的藤条如小蕨般嫩绿而脆弱。
  5. 淇园取竹况有年,越山采藤输不前:淇园的竹子已经采摘多年,而越山的藤条运输困难,无法前进。
  6. 诗作分析与评价
  • 社会背景:此诗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现实状况。官府的频繁征税使得百姓生活困苦,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枯竭现象。
  • 艺术手法: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民生凋敝和社会不公的深刻忧虑。诗中的“新藤出土拳如蕨”和“淇园取竹况有年”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具体的自然环境,更隐喻了人民生活的艰难和岁月的变迁。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了官府过度征税给民众带来的沉重负担,以及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体现了诗人对于民生疾苦和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注。
  1. 诗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文学价值:该诗作为宋代文人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叙述,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此外,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 影响与传承:此诗在宋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也为后来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同时,这首诗也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研究宋代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1. 现代意义与启示
  • 社会意义:在当今社会,类似的问题依然存在,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关注这些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
  • 人文关怀:诗中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精神和责任感。这种情怀在当前社会尤为重要,需要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1. 结语
  • 总结:唐庚的《采藤曲效王建体》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展示了宋代社会的现实面貌。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也是对未来社会的期望和呼唤。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思考现实,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