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夫取水古龙塘,水中木佛三肘长。随波俯仰如簸糠,并流拯之置道傍。
衲衣着帽僧伽装,里人观者如堵墙。相与筑室临沧浪,荷盖荃壁辛夷梁。
三日屋成小而香,野草江花荐芬芳,烬烟昼清夜灯光。
乃知实相无立乡,人人性中普照王。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僧人取水行的小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取水行
- 仆夫取水古龙塘,水中木佛三肘长。
- 仆夫:仆人或劳工。取水:指从水中取得水源。
- 古龙塘(古代的龙池):指一处历史悠久且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
- 水中木佛:指在池塘中生长的水生植物,形状像佛像。
- 三肘长:形容长度,古代尺子的长度为一肘,所以三肘就是三倍于普通长度。
译文
仆人从古龙塘中取水,池塘中生长着三肘长的水中木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通过仆人取水这一动作,引出了池塘中的木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生长。木佛三肘长,既体现了自然的规律,也暗示了人生如梦,一切皆有可能。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第二段:
衲衣着帽僧伽装,里人观者如堵墙。相与筑室临沧浪,荷盖荃壁辛夷梁。
- 衲衣:即和尚的衣服,通常为灰色或褐色。
- 帽:和尚戴的帽子。
- 僧伽装:僧侣所穿的装束。
- 里人:当地居民。观者:观看的人。
- 筑室:建造房屋。临沧浪:站在江边。
- 荷盖:荷叶。荃壁:莲花的叶片。辛夷:一种香草。
- 梁:这里指屋顶。
译文
穿着和尚衣服的僧人头戴帽子,周围围观的人如同墙壁一般密集。大家一起在沧浪边建造房屋,用荷叶覆盖屋顶,种植莲花的叶片作为装饰,屋顶上悬挂着辛夷花。
赏析
这一段落描述了僧人修建家园的场景。通过使用生动的比喻,如“围如堵墙”和“荷盖荃壁”,诗人展现了当地居民对僧人的热情和支持。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三段:
- 三日屋成小而香,野草江花荐芬芳。烬烟昼清夜灯光。
- 三日:短短三天的时间。
- 屋成:房屋建成。
- 小而香:虽然房子不大,但充满了香气。
- 野草江花:指自然界的花草。
- 荐芬芳:赠送芬芳。
- 烬烟:燃烧后的灰烬。
- 昼清夜灯光:白天清静夜晚有灯,可能是僧人修行的地方。
译文
短短三天时间,房屋建成了,虽然不大但充满了香气。野外的花草送来芬芳,昼夜都有灯光照亮。
赏析
这一段描述了房屋建成后的景象。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美好时光的珍惜。最后一句“昼夜有灯”,可能寓意着僧人修行时的坚持和执着,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也要不断追求真理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