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琭琭奇,经笥便便腹。
几拟问天公,如何饭不足。
鸣鸮变好音,璞石琢良玉。
为报采诗人,文翁能化蜀。
这首诗是古代一首赠诗,表达了对谢与权深厚的友情和对他才华的赞美。下面是每句诗的解释以及相关的注释:
锦囊琭琭奇,经笥便便腹。
诗句解释:锦绣般的囊袋中藏着奇珍异宝,如同宽大的书箱一样容纳了许多知识。
注释:锦囊琭琭奇(锦囊琭琭:形容珍贵华丽), 经笥便便腹(经笥:指书箱,便便腹:形容容量大)。
几拟问天公,如何饭不足。
诗句解释:我几乎要向天公询问,为何我的粮食却总是不足。
注释:几拟(jī)问天公(qíng gōng:天公:这里指上天或自然),如何(nǎi):为什么,饭不足(wèi bù zú:食物不够用)。
鸣鸮变好音,璞石琢良玉。
诗句解释:鸣鸮(xiāo)改变了它的声音,璞石经过琢磨成了上等玉器。
注释:鸣鸮变好音(xiao xiao biàn hào yīn:鸣鸮:猫头鹰,变好音:改变声音,成为好听的鸟叫),璞石琢良玉(pù shí zuò liáng yù:璞石:未经雕琢的原石,琢良玉:将石头加工成美玉)。
为报采诗人,文翁能化蜀。
诗句解释:我要回报那些采集诗歌的人,就像文翁能够化腐朽为神奇那样。
注释:为报(wèi bào):为了回报,采诗人(chǎi shī rén:指采诗的人,文翁(wén wāng:文翁:指西汉时期蜀郡太守文翁,化腐朽为神奇:把坏的事物变得美好)。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赠答之诗,通过赞美谢与权的美好品质,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敬意和期待他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诗中通过对“锦囊”和“经笥”的描述,展现了谢与权学识渊博的形象;而“鸣鸮变好音”和“璞石琢良玉”则暗示了他对知识和才能的珍视和推崇。最后一句“为报采诗人,文翁能化蜀”,更是将这种期望寄托在了对友人的期待上,希望能够像文翁那样,不仅能够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还能够改变人们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