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官簪笏俨成行,春逐銮舆出建章。
丹凤案明分曙色,绛纱袍暖起天香。
旌旗影里陈方物,金石声中举寿觞。
可惜龙墀立班处,刘生独自卧清漳。

【注释】

正旦:正月初一。

千官:百官。簪笏:插在冠上的笏,古代官员用来指代自己的官职。

春逐銮舆:指春天随同皇帝的车驾一同出游。

丹凤案:绘有五彩的龙形图案的案几。曙色:晨光。

绛纱袍:以红、黄两色丝织成的袍服。天香:天空中飘散的香气。

旌旗影里:指在旌旗的阴影下。陈方物:陈列物品。

金石声中:指击鼓的声音。举寿觞:举起祝寿的酒杯。

可惜:惋惜的意思。龙墀:宫殿前的石阶,帝王登临台阶的地方。

立班处:站立排列的位置。

【赏析】

《正旦立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写正旦(即元旦)时宫廷内百官肃立的情景,以及皇帝出郊祭天地、朝会群臣等盛事。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首联“千官簪笏俨成行,春逐銮舆出建章。”起笔点明时间,点明地点,交代了人物与事件。“千官”是泛称,这里指朝廷的文武百官。“簪笏”,古时官员戴的礼帽上插的笏板。“俨成行”,形容官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春逐銮舆”指春天跟随着皇帝的车子一同出行。“出建章”则表明皇帝要出行到长安城外的建章宫去。

“丹凤案明分曙色,绛纱袍暖起天香。旌旗影里陈方物,金石声中举寿觞。”这四句描写了皇上车驾出行时的盛况和百官朝见时的礼仪情景。“丹凤案”指绘有五彩龙纹图案的案几。“分曙色”“起天香”分别写出了清晨时分阳光的明媚与空气中芳香的气味。“旌旗影里”描绘了车驾出行时,旗帜在树荫里投下的阴影;“举寿觞”则写出了朝拜时奏乐的场景。

末联“可惜龙墀立班处,刘生独卧清漳。”用典抒发感慨之情,暗含讥讽之意。“可惜”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朝中大臣不思进取的不满情绪。“刘生”指的是唐朝名将刘武周,此处借指那些没有才能或不思进取的人。“独卧清漳”,则暗示他们像刘武周一样,沉湎于享乐而不思进取。

整首诗通过描绘正旦朝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中一些大臣不思进取、醉生梦死的不满情绪。同时,诗中的典故也体现了李商隐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内涵与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