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岩崖似九秋,兴公辞赋好淹留。
杉松迤逦连华顶,钟磬依稀近沃洲。
枕水古碑卿相撰,拂云新刹帝王修。
高僧尽解飞金锡,谁是当年白道猷。
题石桥
六月岩崖似九秋,兴公辞赋好淹留。
杉松迤逦连华顶,钟磬依稀近沃洲。
枕水古碑卿相撰,拂云新刹帝王修。
高僧尽解飞金锡,谁是当年白道猷。
诗意解析:
《题石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诗作。首句“六月岩崖似九秋”通过季节的对比,强调了岩石的坚硬与岁月的沉淀。次句“兴公辞赋好淹留”则表达了诗人对文人墨客在此地留下的文化遗迹的留恋之情。接下来的诗句继续展开这一主题,描绘了杉树、松树等自然元素以及它们与山岳相连的景象。最后两句则是对石桥周边环境的描述,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现代的清新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桥及其周围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译文:
在炎炎夏日,岩石的崖壁如同秋天一般,让人感觉凉爽宜人;那些曾经辞藻华丽的文人雅士,他们在这里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文。杉树和松树延绵不绝,一直延伸到山顶之上;钟声和磬音隐约传来,仿佛就隐藏在沃洲的深处。枕边的古碑上,记录着历代文人卿相的事迹;而那高耸入云的新寺,则是帝王修建的圣地。所有高僧都精通佛法,其中是否还有那位当年被誉为“白道猷”的高僧呢?
注释:
- 六月岩崖:形容岩石崖壁坚固如初,即便在盛夏时节也能感受到其清凉之感。
- 兴公辞赋:这里指唐代文人贺知章(兴公)的文学才华和作品。他的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文采,令人回味无穷。
- 杉松迤逦连华顶:描绘了杉树和松树连绵不绝,一直延伸到山之巅的景象,增添了几分壮丽之感。
- 钟磬依稀近沃洲:钟声和磬音在山中回响,仿佛就隐藏在沃洲附近,使人感到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
- 枕水古碑:指石桥边枕河而建的古老石碑,上面刻着历代文人的事迹或诗文。
- 拂云新刹:形容新建的寺庙高耸入云,宛如仙界中的建筑,给人以神圣而庄严的感觉。
- 高僧:这里特指那些精于佛法、修行有成的僧人,他们的智慧和修为令人钦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石桥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山水画卷。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情感上的共鸣。特别是对杉树、松树、岩石崖壁以及钟磬等元素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它们的外在特征,更传达出了一种超越物质形态的精神追求。此外,诗人还通过对历史和文化遗迹的回顾,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文化遗产的重视。这种既具现实意义又富有哲理性的主题处理,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