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樊蝉蜕此登仙,老木当年已插天。
玉骨半枯犹秀润,苍皮新长已荣鲜。
蟠桃时熟三千岁,铜狄重摩五百年。
化鹤未归山寂寂,徘徊谁与问因缘。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登仙木”的刻画与描写,寄托了对人生、自然以及宇宙万物的哲理思考和感慨。

诗句注释:

  1. 登仙木:指能升天成仙的树木或植物,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非凡生命力和神秘力量的自然现象。
  2. 刘樊蝉蜕此登仙:刘樊(刘姓、樊氏)蝉蜕,即蝉脱壳,形容事物的变化。蝉蜕后能够飞向天空,这里比喻登仙木的生长过程。
  3. 老木当年已插天:形容登仙木已经长得非常高大,直插云霄。
  4. 玉骨半枯犹秀润:形容树木虽然部分枯萎,但依然保持着美丽的外表。
  5. 苍皮新长已荣鲜:形容树木的新生枝干颜色鲜绿,生机盎然。
  6. 蟠桃时熟三千岁,铜狄重摩五百年:这里的蟠桃和铜狄都是神话传说中的植物名。蟠桃是一种神奇的果实,据说可以使人长生不老;铜狄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植物,相传其叶子可以磨砺金属。诗人在这里以这些神话传说中的植物来比喻登仙木的特性和生长速度。
  7. 化鹤未归山寂寂:化鹤是指变成仙鹤的树木,但诗人并未看到它的归来,所以感到山中寂静无人。
  8. 徘徊谁与问因缘:徘徊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犹豫、迟疑,诗人在面对这种神秘的自然现象时,感到无法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只能在一旁徘徊,询问原因。

译文:
刘樊蝉蜕此登仙,老木当年已插天。
玉骨半枯犹秀润,苍皮新长已荣鲜。
蟠桃时熟三千岁,铜狄重摩五百年。
化鹤未归山寂寂,徘徊谁与问因缘。

赏析:
这首诗通过“登仙木”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神奇变化的赞叹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登仙木”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美丽,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向往。同时,诗中的一些关键词如“蟠桃”、“铜狄”等,也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使得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思想情感上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