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壑高崖面面雄,一峰孤起白云中。
山连飞瀑斜通寺,人在危亭半倚空。
把酒登临非易得,题诗摹写最难工。
谁知妙意无穷尽,都在幽人一笛风。
【注释】:
绝壑:深壑。
高崖:陡峭的山崖。
孤起:独自耸立。
山连飞瀑:瀑布从山上流下,与山路相连。
斜通寺:瀑布斜着流经寺庙。
人在危亭半倚空:人站在高高的亭子上,半倚在高空中。
把酒:斟酒劝饮。
登临:登上高处。
摹写:模仿写作,指题诗。
幽人:隐士,此处泛指隐居的文人。
一笛风:指吹笛的风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雪窦山风景的七律。全诗四联八句,前二联描绘了雪窦山的雄伟壮观和自然之美;后二联表现了诗人对雪窦山景色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首联“绝壑高崖面面雄”,描绘了雪窦山的高峻险峭。雪窦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是浙东第一高峰,也是中国东南最高峰之一。诗人站在山顶,远眺四周,只见山峰连绵起伏,峡谷深邃幽深,给人一种雄壮、威严的感觉。这种描绘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气势和力量感。
颔联“一峰孤起白云中”,进一步描绘了雪窦山的秀美之态。这里的“孤”字形容了山峰的孤独之美,而“白云”则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梦幻的色彩。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使得雪窦山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颈联“山连飞瀑斜通寺,人在危亭半倚空”,则是将雪窦山的美景与人文景观相融合。这里的“飞瀑”和“危亭”都是雪窦山的著名景点,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和结合,使得整首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尾联“把酒登临非易得,题诗摹写最难工”则表达了诗人对雪窦山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人在这里表示,能够登上雪窦山并品味其风光实属不易,而自己能够模仿写出如此佳作更是难能可贵。这种表达既展现了诗人的谦逊品质,又体现了他对雪窦山景色的深深喜爱。
最后一句“谁知妙意无穷尽,都在幽人一笛风”则是点睛之笔,强调了诗人对雪窦山景色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尽管雪窦山的自然景色令人赞叹不已,但真正让人感到惊艳的却是那幽人吹奏的一笛风声。这种表达不仅富有诗意,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