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东湖风月中,去年厌看藕花红。
可惊云水将身远,不得琴书与子同。
四海人才尊一老,百年门户到三公。
传家报国诸君事,心地勤收汗马功。
【注释】
寄史同叔开叔:史称史同为北宋名臣,其弟史开叔亦以才学闻名。
千顷东湖风月中:东湖是苏州的名胜之一,风景如画。
去年厌看藕花红:去年(公元1046年)作者在苏州游赏时,看到盛开的莲藕花,感到厌倦,因为莲藕花与藕花一样,都是红色的。
可惊云水将身远:云水,指天空中的云雾和水流,这里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不得琴书与子同:琴书,指书籍和琴等文房四宝。古人认为琴书可以寄托情志,所以不能与你一同分享。
四海人才尊一老:四海之内的人才都尊敬我这样的老人。
百年门户到三公:门户,家族的声誉。三公,指东汉时期司徒、太尉、司空,都是高级官位。作者希望自己家族的声誉能够达到三公的地步。
传家报国诸君事,心地勤收汗马功:传家报国是古人对子孙的期望,心地勤收汗马功则是指勤勉工作,为国家效力。
【赏析】
此诗是苏轼写给史同一首词。史同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物,而苏轼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苏轼曾于公元1046年来到苏州,游览了东湖,并写下了这首词。
第一句“千顷东湖风月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色。第二句“去年厌看藕花红”,表达了诗人对去年在苏州看到的莲藕花感到厌倦的心情。第三句“可惊云水将身远,不得琴书与子同”,则进一步描述了自己身处乱世,不能像往常一样与朋友共享美景和音乐的情景。
第四句“四海人才尊一老”,表明了诗人对自己的地位和能力有信心。他认为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足以让四海的人才都尊重他。第五句“百年门户到三公”,则表达了自己对于家族未来的期待和信心。他认为家族的声誉能够达到三公的地步,成为一代名人。
最后一句“传家报国诸君事,心地勤收汗马功”,则是对子孙们的期望和祝福。他希望他们能够继承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他也提醒他们要时刻保持勤奋和敬业的精神。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魅力,又表达了他对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