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家山且寄音,小窗孤坐息深深。
平生肯恃张仪舌,今日犹存赵武心。
岁暮天寒休复问,梦回酒醒故难禁。
梅梢春信知何似,驿使来时为一寻。
《和方与行韵》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分析:
- 诗句解读:
- “千里家山且寄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无法亲自回家的无奈。
- “小窗孤坐息深深”:描绘了作者在狭小的房间里独自坐着,深深地思考或沉思的场景。
- “平生肯恃张仪舌”:张仪是一位古代著名的纵横家,这里的“舌”指的是言辞或辩才。表示作者自认为有出色的口才和辩论技巧。
- “今日犹存赵武心”:赵武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君主,这里比喻作者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 “岁暮天寒休复问,梦回酒醒故难禁”:描述了岁月流逝,环境寒冷,但内心的热情和愿望难以抑制。
- “梅梢春信知何似,驿使来时为一寻”:春天的信息通过驿使传递,虽然路途遥远,但总能找到一线希望。
翻译:
千里之外的家山只能通过音信相寄,独守小窗,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尽管岁月已深,环境寒冷,但心中仍怀揣着不灭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每当夜深人静,酒醒之时,那份执着更是让人难以自拔。春天的消息虽然飘渺,但总有一个消息能带来希望,那就是驿使的到来,总能让人找到一线生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对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无尽思念。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千里家山”象征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而“张仪舌”则暗喻个人的辩才和口才。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情感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及其对生活的坚持和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无奈,让人深思。
孙应时的《和方与行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它让我们了解到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友情和自然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段历史,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