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去沉沉,迸落长屏百仞深。
暗有冲风起崖腹,散成飞雨到潭心。
梯空直下知无计,攀木旁窥战不禁。
好著孤亭巧相对,重来应得慰登临。

【注】

随凫岩:在福建福州北,因形如凫浮水而得名。

迸落长屏百仞深:形容瀑布从高崖上冲泻而下,势急流深。

暗有冲风起崖腹:形容瀑布的水声轰鸣震响,仿佛有风吹动崖腹。

散成飞雨到潭心:形容瀑布的水声轰鸣震响,飞溅的水滴落到潭水中。

梯空直下知无计:形容诗人站在高处,面对瀑布的壮观景象,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奈。

攀木旁窥战不禁:形容诗人攀爬树木,近距离观察瀑布的情景,内心激动不已。

好著孤亭巧相对:形容诗人欣赏瀑布美景的同时,也为这独特的景致而赞叹不已。

重来应得慰登临:表达了诗人对于再次来到这美丽景色的期待,希望能够更好地领略其中的韵味。

【译文】

高山上的流水声渐渐消失,瀑布从高高的岩石上冲泻而下,深达百米。

瀑布的水声轰鸣震响,仿佛有风吹动崖腹,飞溅的水滴落到潭水中。

站在高处,面对瀑布的壮观景象,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奈。

攀爬树木,近距离观察瀑布的情景,内心激动不已。

欣赏瀑布美景的同时,为这独特的景致而赞叹不已。

再次来到这美丽景色的期待,希望能够更好地领略其中的韵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瀑布画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将瀑布的气势、声音和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暗有冲风起崖腹”中的拟人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瀑布的壮观;“梯空直下知无计”中的夸张手法,使得诗人对瀑布的感受更加强烈;“攀木旁窥战不禁”中的比喻手法,将诗人攀爬树木、观察瀑布的情景比作战斗,既形象又生动。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