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风雨多,蘼芜湿春香。
皎皎千里心,闺中春梦长。
晓城鼓声发,寄书问河阳。
君行紫骝老,君母白发黄。

注释:江头风雨多,蘼芜湿春香。

这一句诗描绘了江头风雨交加,草木芬芳的景象。江头,即指长江之滨,是作者的故乡所在地;风雨多,意味着天气多变,暗示着作者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蘼芜”是一种植物,其香气浓郁,象征着春天的气息。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的美好回忆。

皎皎千里心,闺中春梦长。

这一句诗描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皎皎”形容月光明亮,”千里心”则指的是遥远的心意。这一句诗传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关切。同时,”闺中春梦长”也表达了诗人在闺房中度过漫长岁月的回忆和感慨。这一句诗充满了情感和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晓城鼓声发,寄书问河阳。

清晨,城市的鼓声响起,诗人开始写一封书信,寄往河阳。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早起的情景和他为家人送去问候的行为。”晓城鼓声发”形象地描绘了黎明时分的宁静与美好;而”寄书问河阳”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心和牵挂之情。这一句诗展现了诗人对家庭责任和担当的责任感。

君行紫骝老,君母白发黄。

这一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远行亲人的担忧和忧虑。”紫骝”是一种骏马,这里借指亲人的坐骑;”老”则意味着亲人年岁已高,可能已经离世。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其安危的关注。同时,”君母白发黄”也描绘了诗人母亲的容颜,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心。这一句诗充满了悲凉和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情厚谊。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名为《寄远词二首》。这首诗以江头风雨、蘼芜春香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的思乡之情、家国情怀以及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

首句“江头风雨多,蘼芜湿春香”描绘了江头风雨交加,草木芬芳的自然景象。这里的“江头”,既是诗人的故乡所在地,也是他表达自己情感的地方。“风雨多”意味着天气变幻莫测,暗示着诗人心情的复杂与波动。“蘼芜湿春香”则通过“蘼芜”(一种草名,古人常用来比喻春天)的意象,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对春天的怀念。

第二句“皎皎千里心,闺中春梦长”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情感。“皎皎”形容月色明亮,“千里心”则指的是诗人心中的思念之情。“闺中春梦长”则通过梦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思念之情不仅来自对家乡的眷恋,还有对家人的关爱与牵挂。

第三句“晓城鼓声发,寄书问河阳”则是诗人的行动和思考。清晨的鼓声传来,诗人开始写一封书信,寄托着对家人的关心与问候。“晓城鼓声发”描绘了晨曦中的场景,鼓声清脆悦耳;而“寄书问河阳”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切之情。

最后两句“君行紫骝老,君母白发黄”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君行紫骝老”意味着亲人年岁已高,或许已经离世;而“君母白发黄”则描绘了诗人母亲容颜的变化与岁月的痕迹。这些描述既展示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担忧,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内心情感、行动思考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