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水鹧鸪鸣,一汀香草生。
自怜为客久,谁忍送君行。
后会期何日,归途喜乍晴。
它春科甲上,必欲见题名。
注释:
隔水听见鹧鸪在叫,一汀的香草在生长。
我自怜为客已经很久了,又有谁忍心送我离去呢?
后会有期的日子何时到来,归途喜逢晴天又是何等的高兴?
明年春天科举考试中举人,我一定要在榜文上题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联“隔水闻鹧鸪,一汀生香草”,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诗人伫立于江边远望,隔江而居的是鹧鸪栖息地;眼前则是一汀香草萋萋的芳草地。
颔联“自怜为客久,谁忍送君行”,抒发了诗人离别时的心情。自己身为他乡之客,漂泊在外,生活艰辛,内心十分悲苦;又怎舍得朋友离去,去远方的他乡呢?诗人用“自怜”和“谁忍”两个词来表达内心的复杂感情,既表现了对朋友的同情,也体现了自己的无奈和伤感。
颈联“后会期何日,归途喜乍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期待。虽然现在要分别,但期待着不久的将来能再次相聚,共度欢乐时光。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将“期”与“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诗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尾联“它春科甲上,必欲见题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让后人记住自己的名字。这里用到了典故“科甲”,表示科举考试中举,是古代读书人的崇高理想。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色、鹧鸪的叫声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传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佳作。